公司動態
香港中文大學推出肝癌風險評估指數
閱讀:751 發布時間:2010-3-19香港中文大學3月15日宣布,該校醫學院開發出一套肝癌風險指數,能清晰地評估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風險,以提供適當的檢查和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3月15日宣布,該校醫學院開發出一套肝癌風險指數,能清晰地評估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風險,以提供適當的檢查和治療。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力元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醫學界建議慢性乙肝患者每6至12個月進行一次檢查,然而乙肝患者數目龐大,檢查及藥物費用高昂,對公營醫療系統或個人來說都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據介紹,中大醫學院在1997年至2000年招募了兩組共1400多名慢性乙肝患者,并在2009年進行數據統計,設計出這一肝癌風險指數。
研究人員跟進*組患者的病情10年,發現5項zui重要的患肝癌因素,包括年齡、白蛋白數量、膽紅素數量、乙肝病毒數量和肝硬化情況,然后設計出低、中、高3個風險組別的肝癌風險指數。研究人員運用指數為第二組患者評估風險,測試結果顯示70%患者屬于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各有15%。10年后,中風險和高風險患者當中分別有29%和32.3%患肝癌,而低風險患者中僅有2.9%患肝癌。
陳力元說,研究結果顯示,測試出有中風險和高風險的患者患肝癌的機會明顯較高。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的數據則顯示,香港約有50萬慢性乙肝患者,其中25%zui終死于肝癌或肝硬化等并發癥,這與中大這項研究結果吻合。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表示,這套采用科學方法設定的新風險指數有助于醫生對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風險作出更準確的評估,并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