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九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
2022年08月18日 09:08:39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吳吳吳 點擊量:6112

《實施方案》針對我國各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數和到2060年的減排需求預測,系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和保障措施。
【化工儀器網 政策法規】2020年,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中科技創新是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
近日,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作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中科院、工程院、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并發布了《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在編制時遵循統籌當前和長遠、統籌科技創新與政策創新、統籌科技部門和相關方面的工作三個原則,針對我國各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數和到2060年的減排需求預測,系統提出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和保障措施。
《實施方案》提出了科技支持“雙碳”的主要目標,即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進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有力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單位GDP能源消耗持續大幅下降。
《實施方案》提出了科技支持“雙碳”的10項具體行動,涉及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成果推廣、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一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二是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三是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四是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五是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六是低碳零碳技術示范行動;七是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決策支撐行動;八是碳達峰碳中和創新項目、基地、人才協同增效行動;九是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培育與服務行動;十是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行動。
其中,“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中提到,要聚焦提升CCUS、綠色碳匯、藍色碳匯等負碳技術能力,對甲烷、氧化亞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監測和減量替代技術進行針對性部署;“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中提到,要圍繞驅動產業變革的目標,聚焦基礎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顛覆性技術創新路徑,引領實現產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迭代升級。
為保障《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科技部等相關部門還提出了加強機制保障、加強碳中和技術跟蹤監測、加強技術成果的產權保護3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關資料下載: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中國農業科學院就“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科學與工程公共實驗室綠色發展裝備購置項目”發布招標公告,預算291萬元。2025-04-29 10:17:20
-
超2.9億元采購計劃!北京中醫藥大學將集中購置數百套儀器設備
北京中醫藥大學計劃采購數百套儀器設備,包括高分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超高效液相色譜儀、圓二色光譜儀等,預算總金額超2.9億元。2025-04-28 15:00:46 -
關注水質安全,“高品質供水水質分析與檢測技術線上研討會”開課在即
2025年5月7日14:00,化工儀器網特舉辦“高品質供水水質分析與檢測技術線上研討會”,聚焦離子色譜、液質聯用、在線毒性分析等儀...2025-04-27 15:37:19 -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8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包含氣相色譜、堿性滴定、非分散紅外吸收等技術,意見反饋于5月23日截止。2025-04-27 11:14:46
-
項目名稱:超高效液相色譜-四級桿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項目編號:0811-254DSITC0527,招標范圍:超高效液相色譜-四級桿...2025-04-25 14:17:19
-
重慶市中醫院就“重慶市中醫院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系統”發布招標公告,預算460萬元。2025-04-25 13:25:57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