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遙感數據重構領域取得突破!
2024年07月11日 13:42:42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7885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唐世林團隊在遙感數據重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南海多源遙感高分辨率海表葉綠素逐日產品的精準重構。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傳統衛星遙感技術在監測海表葉綠素濃度時,常因天氣條件惡劣、衛星傳感器運行故障等因素導致數據大量缺失,這些無規律的數據缺失嚴重制約了衛星數據在海洋科學研究和應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唐世林團隊在遙感數據重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南海多源遙感高分辨率海表葉綠素逐日產品的精準重構。
唐世林團隊創新性地結合了最優插值(OI)方法和深度學習網絡框架(SwinUnet),開發出了一種名為OI-SwinUnet的深度學習模型。該模型巧妙融合了衛星觀測與現場觀測數據,通過最優插值方法利用空間鄰域信息,同時借助SwinUnet的強大多尺度特征學習能力,對長時間序列的遙感觀測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重構,最終實現了對缺失葉綠素a濃度數據的高精度恢復。
基于這一創新方法,研究團隊成功生成了南海區域逐日1km分辨率的海表葉綠素產品。這一產品不僅展示了南海季節尺度的海表葉綠素a時空變化規律,還能夠精準捕捉天氣尺度下海洋現象的快速變化過程,為科學家進一步探究南海多尺度動力過程的生態效應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數據。
唐世林團隊的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是對現有遙感數據處理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對推動海洋科學研究、提升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精準重構的逐日海表葉綠素產品,研究人員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海洋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為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海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廣東省特支計劃項目和南海海洋所自主部署項目等的大力支持,充分展示了科研合作與資源整合在推動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相信這一研究成果將在海洋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關研究發表在期刊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副研究員葉海彬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唐世林為通訊作者,合作者包括自然資源部南海預報減災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楊超宇,LTO副研究員董園和研究員陳楚群。
(資料來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