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新成果:可用于人體調溫的柔性相變纖維問世
2024年08月15日 14:02:08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7747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近日宣布,其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熱化學研究組和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的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了具有固—固相變特性的本征柔性相變纖維。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近日宣布,其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熱化學研究組和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的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了具有固—固相變特性的本征柔性相變纖維。
這種新型纖維的出現,不僅解決了傳統相變纖維在儲能密度低、耐久性差及柔韌性不佳等問題,更為智能調溫纖維材料的進一步研發和應用開辟了新的道路。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雜志。
相變纖維作為一種先進的纖維型相變材料,能夠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吸收或釋放大量熱能,實現對人體溫度的有效調控。然而,目前市場上的相變纖維多基于固-液相變機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這類材料在實際應用中面臨著儲能密度低、耐久性差,尤其是柔韌性不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團隊在原有柔性相變儲能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度探索,通過精細調控化學交聯過程并結合濕法紡絲技術,研制出了一種本征高柔性聚合物基的相變纖維。該纖維不但具備較高的能量存儲密度和可調節的相變性能,而且在經過2000次冷熱循環測試后,其相變焓值幾乎沒有變化,顯示出其材料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此外,團隊在制備過程中可原位染色制備出顏色各異的相變纖維,也可與其他纖維(如棉線)混合紡織,表現出優異的相容性和可加工性。實際人體熱管理實驗結果表明,該柔性相變纖維具有優異的溫度控制性能,為新一代智能調溫纖維材料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了新方向。
此次科研成果的取得,標志著我國在智能調溫纖維材料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隨著這種新型柔性相變纖維的應用推廣,有望在戶外運動裝備、特種職業服裝等眾多領域發揮作用,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帶來更加舒適和高效的溫控解決方案。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研究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將復雜的經典折紙圖案Miura-ori融入到了陶瓷框架,設計出一種特殊的具備復雜折疊結構的陶瓷材料。并且...2025-04-30 11:51:25
-
近日,塔里木大學就“塔里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教學實驗室基礎條件建設項目(三期)”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220萬元。2025-04-27 09:13:22
-
近日,廣州大學就“廣州大學2025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202.838萬元。2025-04-25 09:12:20
-
上海藍華智能傳感技術有限公司攜多款水質監測領域的創新產品驚艷亮相中國環博會,成為現場備受矚目的焦點。2025-04-24 14:36:47
-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修訂發布《生物降解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GB/T 32366—2025)國家標準,旨...2025-04-17 13:52:02
-
近日,河南省科技廳發布了2025年度河南省重點研發專項擬立項項目的公示名單,共包含216個項目,涵蓋了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節能環保...2025-03-13 13:51:36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