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數記為h,是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學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時發現,只有假定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份份地行的,計算的結果才能和試驗結果是相符。這樣的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份能量子等于hν,v為輻射電磁波的頻率,h為常量,叫為普朗克常數。在不確定性原理中 普朗克常數有重大地位,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粒子速度的不確定性×粒子質量≥普朗克常數
定律
普朗克曾經說過句關于真理的真理,它可以敘述為“個新的真理取得勝利并不是通過讓它的反對者們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這斷言被稱為普朗克定律,并廣為傳。
理論提出
演講
普朗克演講的內容是關于物體熱輻射的規律,即關于定溫度的物體發出的熱輻射在不同頻率上的能量分布規律。普朗克對于這問題的研究已有 6 個年頭了,今天他將公布自己關于熱輻射規律的新研究結果。普朗克報告了他在兩個月前發現的輻射定律,這定律與新的實驗結果符合(后來人們稱此定律為普朗克定律)。然后,普朗克出,為了推導出這定律,假設在光波的發射和吸收過程中,物體的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或者說,物體通過分立的跳躍非連續地改變它們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個小能量元的整數倍。為此,普朗克還引入了個新的自然常數 h = 6.626196×10^-34 J·s(即6.626196×10^(-27)erg·s,因為1erg=10^(-7)J)。這假設后來被稱為能量量子化假設,其中小能量元被稱為能量量子,而常數 h 被稱為普朗克常數。
于是,在次普通的物理學會議上,在與會者們的不經意間,普朗克出了熱輻射過程中能量變化的非連續性。今天我們知道,普朗克所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設是個劃時代的發現,能量子的存在打破了切自然過程都是連續的經典定論,次向人們揭示了自然的非連續本性。普朗克的發現使神秘的量子從此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它讓物理學家們既興奮,又煩惱,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