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Pilz:在制造過程中改裝機器–收益和風險
閱讀:288 發布時間:2014-11-26現代化高科技產品的典型壽命(或恰當地說是典型使用時間)為多久?在許多情況下,答案可能是3至5年。相比而言,工業機械的使用時間通常為10倍。工業機械的購置用途為制造產品,為了適應已制造產品的變化、包裝和生產環境或者從技術進步(例如,控制、操作模式或與SCADA系統的集成的改進),它們很可能在使用期內經過多次改裝。安全防護設備的狀態也肯定會發生變化。對于現在而言,10年前*的技術不是被逐漸淘汰,就是結合了新的解決方案,實現能夠減少停機次數并提高產量的更為有效的安全防護方式。
衛生與安全人員需要密切監控在更新、更改或改裝機器后出現的情況。如果他們所屬的跨國公司針對新機械的的標準,他們必須清楚在設備在操作中的問題,任何方法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在某些地方,例如巴西或美國,由于雇主主要負責機器的安全,這一現狀不會*改變。另一方面,歐洲具有針對現有機械的各種法律,他們必須清楚:
1. 適用的工作設備的使用指令及其相關法規的要求是否適用并得到滿足;或者
2. 在*改裝后其他法規是否適用(例如機械指令)。
工作設備的使用指令2009/104/EC的第4條明確規定,如果工作設備的安全取決于安裝情況,必須進行初始檢查和定期檢查。這種情況始終屬于安全防護范圍。在機器附近發現防護或者發現防護沒有正確固定并不罕見?工作設備的使用指令還詳細指出,安全檢查員需要在特殊工作環境(例如,進行改裝工作、發生事故或機械長時間不工作時)中進行特殊檢查。
然而,僅集中討論工作設備的使用指令顯然不夠。機械指令2006/42/EC的指導方針的第72款規定:“機械指令也適用于基于使用過的機械,其中,使用過的機器已經經過*改裝或改造,可以算作新機械。”總之,如果改裝比較*,用戶或改裝者需要準備新的CE認證流程。機械指令的指導方針也涵蓋對*改裝以及如何在現有機械中添加新組件或機械的其他意見;但是,它們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
在任何情況下,工廠和機械安全的負責人員都必須清楚所有適用法律要求,這一點至關重要。在進行任何機器改裝之前,都必須謹慎決定,以便衡量改裝的收益以及所帶來的風險和法律義務。工作人員可以很主觀地處理設備,但必須充分掌握機械安全主題。一些法律要求參與并負責改裝的人員具備專業能力。在理論上,這些主題應得到同事和其他工作伙伴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