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谷氨酸脫羧酶自身抗體1型糖尿病檢測方法臨床意義
閱讀:1582 發布時間:2011-11-16在眾多的GAD抗體檢測方法中,ELISA、放射結合法(RBA)和酶促免疫沉淀法(EIP)使用較廣,隨著間接免疫熒光技術的發展,IIF也是較常用的初步篩選方法。熒光特征是在猴胰腺抗原基質中胰島細胞呈陽性,在猴小腦切片中灰質層和顆粒層細胞胞質呈現顆粒狀熒光。
在ELISA中,純化的重組GAD或天然GAD結合到微量板上,加入血清孵育,結合上的抗體可經標記二抗結合而被測出。RBA法利用放射標記的重組GAD或天然GAD,與血清中的抗體共沉淀,用β或γ計數儀檢測。
GAD抗體是SMS和1型糖尿病特異性的血清標志物,在其他疾病如多內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均陰性。GAD抗體對臨床特征顯著的SMS患者,其診斷靈敏度可達100%。當SMS、1型糖尿病共存時,由于1型糖尿病的存在易造成SMS漏診。GAD抗體可有效地鑒別診斷2型糖尿病和遲發型1型糖尿病。
抗GAD抗體可在SMS和.1型糖尿病患者中檢出,zui初報道SMS中GAD抗體檢出率為60%,但在zui近的研究中發現檢出率可達100%,在1型糖尿病中GAD檢出率在25%~79%之間。雖然被研究群體的遺傳、年齡和性別上的差異可影響陽性率,而檢測靈敏度不高對陽性率也有一定的影響。其真陽性率可能在60%一80%。尚未發現GAD抗體與糖尿病并發癥間有明確的。
GAD抗體的陽性率還受年齡、性別、種族的影響,在ICA陽性的一級親屬和新診斷為1型糖尿病患者中,青春期后的女性患者其GAD抗體陽性率較男性及青春期前的女性要高。在亞洲IDDM患者中GAD抗體的陽性率尚有爭議,香港、廣州、韓國、日本與白種人相比,GAD抗體檢出率較低,但也有研究報道超過80%的日本患者可檢出GAD抗體。
目前,ICA指標廣泛用作臨床前期1型糖尿病的篩選,但其操作相對繁瑣、重復性差且僅能半定量。隨著重組GAD蛋白的出現,使大規模檢測GAD抗體成為可能。然而由于1型糖尿病在一般人群中發病率相對較低,少數假陽性的結果降低了篩選試驗的陽性預測值。基于這個原因,篩選試驗多集中在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中進行,他們發生1型糖尿病的風險率較一般人群高15倍。目前尚無以GAD抗體為指標大規模篩查IDDM一級親屬或一般內人群的報道。對孕婦產前標本的回顧性研究發現,zui后發展為1型糖尿病的孕婦中,82%可檢出GAD抗體,而發展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孕婦中,檢出率為36%,此外,胰島素療法并不改變1型糖尿病患者GAD抗體的陽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