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地表甲蟲在天然櫟林和恢復油松林交錯帶的分布變化
閱讀:522 發布時間:2011-7-5林業在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采伐和植樹造林是林業部門zui常見的管理方式,但這種管理方式造成森林生境外貌和結構的改變,影響了森林內動物的行為,從而改變了生物多樣性,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評價這種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尤其是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成為當前森林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焦點之一。昆蟲對于生境變化高度敏感,若干類群,尤其是甲蟲,已經可以作為監測生境和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指示種,從而可以客觀地評價林業活動會生態系統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紅章研究組選擇位于北京東靈山的天然闊葉林(遼東櫟林)和針葉種植林(油松林)交錯帶為研究地點,以地表甲蟲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天然闊葉林內部、交錯帶(針闊混交林)以及種植林間地表甲蟲組成和分布,分析影響地表甲蟲分布的環境因子,探討由天然林砍伐后進行種植林更新建立的群落交錯帶對該地區地表甲蟲物種多樣性的影響。結果發現,(1) 天然闊葉林和交錯帶比種植林內容納更多的物種,山坡中部也比底部和頂部擁有更多物種;(2) 生境類型和坡位對地表甲蟲物種種數和個體數量均有顯著影響,并存在交互影響;(3) 多元統計分析表明,與種植林相比,交錯帶內物種組成和分布與天然闊葉林更加相似,某些環境因子,如闊葉樹種的比例、林冠層蓋度以及海拔高度(坡位)能夠顯著影響到物種分布。綜上所述,天然闊葉林的砍伐以及種植林恢復能夠在局域尺度下引起地表甲蟲物種組成和分布發生微妙變化,這種變化在評估林業活動的合理性以及進行多樣性保護時必須加以考慮。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KSCX2-YW-Z-0910)、國家科技部973項目(973 Program-2007CB411605)、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8BAC39B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30700074)以及中國科學院動物進化與系統重點實驗室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