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新發現解釋艾滋病“免疫學無應答”發生機制
閱讀:697 發布時間:2011-10-29摘要: 為什么經過長期正規“雞尾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中,仍有少數患者的病情得不到理想控制,免疫功能無法重建?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等經過五年多時間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能否重建,主要取決于CD4+T細胞群中胸腺新生亞群的數量,這一發現解釋了艾滋病“免疫學無應答”的發生機制,提示改善胸腺功能或為艾滋病治療新思路。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臨床傳染病雜志)上。 |
為什么經過長期正規“雞尾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中,仍有少數患者的病情得不到理想控制,免疫功能無法重建?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等經過五年多時間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能否重建,主要取決于CD4+T細胞群中胸腺新生亞群的數量,這一發現解釋了艾滋病“免疫學無應答”的發生機制,提示改善胸腺功能或為艾滋病治療新思路。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臨床傳染病雜志)上。 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關于艾滋病研究領域zui重要的成就在于找到“雞尾酒療法”和提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理論,使降低艾滋病發生率、病死率成為可能。但隨著研究深入和治療時間延長,人們發現,在保證良好依從性的前提下接受“雞尾酒治療”后,血漿病毒載量較長時間控制在測不出的水平之下,仍有約5%—30%的患者CD4+T免疫細胞數量未出現顯著增長,研究者們將這類艾滋病患者定義為“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或“免疫學無應答”,其機會性感染發生率、艾滋病相關疾病發病率及病死率等均高于“免疫學應答良好”的患者。因此,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后的“免疫學無應答”的發生機制是上艾滋病領域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歡迎索取GS Junior系統的更多資料!
北京協和醫院研究組從病例庫中篩選出經抗病毒治療后“免疫學無應答”者17人和“免疫學應答良好”者13人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其CD4+T細胞的純真亞群(這組細胞增多表明免疫力增強)、胸腺新生亞群(CD31)等5個細胞亞群的改變趨勢。結果發現,無論是“免疫應答好”的患者,還是“免疫無應答”的患者,經典的“雞尾酒”療法對增加其胸腺新生亞群所起作用不大;胸腺新生亞群的數量與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增長呈正相關,在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中起決定作用,胸腺功能衰竭會導致“免疫學無應答”患者的CD4+T純真細胞亞群無顯著增長。 李太生介紹說,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在于,通過早期檢測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和胸腺新生比例,即可甄別出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者,而無需等到治療一段時間后才能確定。針對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新治療策略要在持續“雞尾酒”治療的同時,努力提高其胸腺功能。中藥研發可沿著提高胸腺功能的思路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