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柏欣儀器設備廠>>公司動態>>新加坡靠“新生水”救國
有專家預計,到2025年,非洲有一半人面臨缺水,并將直接導致國家間的戰爭;而亞洲的水問題也不樂觀,很多地方同樣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威脅。就拿新加坡來說,雖是被海水圍繞的島國,但淡水資源嚴重缺乏,只能求助鄰國馬來西亞。
靠吃外國水過活
早在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就與馬來西亞簽了兩個供水條約,內容是怎樣把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水從新馬長堤引入新加坡。1965年新加坡建國后,兩國延續了這兩個條約。當時,新加坡全國80%的供水來自馬來西亞。這個驚人的數據讓剛剛獨立的新加坡意識到自己的被動局面,與中國歷*被韓信布在河邊的那一萬名士兵相似,除了背“水”一戰,別無選擇。
水的供給受制于人,仿佛永遠讓人掐著脖子。更何況,馬來西亞這個鄰居給新加坡的感覺并不總是那么友善;有些雙邊合作往往達成了協議卻一拖再拖,讓講求實效的新加坡人實在頭痛。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曾說,剝貓皮有很多方法,剝新加坡的皮也有好幾種。這話在新加坡人聽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新”頭。
“新生水”讓新加坡新生
在這壓力下,新加坡將水資源問題視為影響國家安全和主權的重大課題想辦法解決,這一努力就是40多年。
新加坡有種瓶裝水,牌子叫“新生水”,英文是“Newater”,在當地超市很容易買到。筆者也經常在新加坡政府舉辦的各類會議活動中見到。說起來可能會嚇你一跳,“新生水”名副其實,就是重新生成的水,其前身就是生產和生活污水——每天從工廠流出的廢水和居民樓流進陰溝的水!
能把令人作嘔的污水凈化為衛生的飲用水,這一點讓筆者感嘆——藏在這水瓶中的高科技含量得有多少啊。
“新生水”是新加坡的水處理公司凱發集團的得意之作。該公司2007年曾獲得“斯德哥爾摩水工業獎”,是亞太地區zui大的以膜分離為核心技術的環保企業,其供水量能滿足新加坡35%的水需求。
2003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吳作棟為“新生水”主持面世儀式。剛開始時,新生水主要用于工業,但短短3年后的2006年,當地民眾大多已接受新生水為飲用水,百姓對新生水的需求不斷攀升。由于節水成效,新加坡國家水務管理機構即公用事業局,在2006年“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上,囊括水協會頒發的年度三項大獎。
2003年2月24日,新加坡主流媒體《聯合早報》也對新生水大加贊美:“(新生水)為這個水資源嚴重不均、并且總是缺水的地球,提供一個與水共生的新方向,特別是對先天地理條件不足的國家和都市而言……新生水是新加坡生存的里程碑,是科技和人的意志戰勝環境的難得經驗,更是新加坡人學習逆境求存的寶貴的一堂課。”聯想到當今世界各國對各種資源的激烈渴求與爭奪,這段話一點也不夸張。
新加坡民眾曾經歷過《功夫》電影中,人人排隊用各種容器盛水的日子。但在現代工業社會,消耗水資源zui大的“客戶”不是民眾,而是工廠。因此,在水資源循環領域,新加坡科學家zui先研究的是,如何解決本地工業用水問題。
新加坡沒有地下水,但由于地處熱帶,每年雨水豐沛,于是新加坡政府在全國境內修建了一個精密的排水蓄水網絡,使全島變成了一個“巨型雨水水庫”,運作相當有效:下雨時,雨水流入各地排水渠或陰溝,然后從四面八方逐漸匯集到幾個主要的蓄水池,zui后被輸送至水處理廠,變成工業用水和飲用水。
耗時8年的陰溝系統
2009年6月23日,樟宜供水回收廠及耗資巨大的“深隧道陰溝系統”(Deep Tunnel Sewerage System)正式完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親自為回收廠揭幕,標志著新加坡朝水資源自給自足又跨出了一步。
這些聽起來似乎無甚過人之處,但看了下列數據你就不這樣認為了:
——供水回收廠每天可處理80萬立方水,如有必要,處理容量還可增至現有量3倍
——陰溝系統耗資36.5億新加坡元,自2001年啟動至2009年完工共耗時8年;
——陰溝系統深入地下20米至50米,貫穿新加坡全島,儼然是一條運載水的高速公路;
——陰溝系統包括一條48公里長的隧道、60多公里長的污水連接管道、5公里長的深海排水管。管道切面直徑zui短3.3米,zui長6米,由8臺巨型隧道挖掘機同時挖掘而成;
——陰溝系統末端建有一座73米深地下水泵系統(相當于25層樓建筑物),泵井直徑達30余米;
——陰溝系統曾獲獎項:2005年亞洲杰出工程成就獎、2008年水協會創意工程獎、2009年水務獎之“年度水務項目”。
淘汰老水廠騰出大片地
此外,供水回收廠和陰溝系統擁有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出該項目規劃的周密、精致和長遠。
首先,樟宜供水回收廠是新加坡全島規模zui大、技術的供水回收廠,但占地僅是一般回收廠的1/3。該廠正式啟用后,其他地方原有的三座供水回收廠可予作廢、拆遷,騰出來的土地面積接近135公頃。這對的新加坡來說,是一筆豐富的土地資源。
其次,地下隧道系統呈傾斜狀,巧妙利用重力原理,使全島生產生活廢水自行“長途跋涉”至樟宜供水回收廠。運輸過程不靠水泵,這就排除了水泵發生故障導致系統失靈等隱患。
再次,供水回收廠上方建有樟宜新生水廠(2010年竣工并啟用),是新加坡第五座新生水廠,啟用后全國新生水供應量將增加15%,可滿足全國用水總量30%。并且,這是世界*建在供水回收廠上方的新生水廠,其就近原則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
另外,在工業污水排放問題上,新加坡也很下功夫。新加坡三面環海,因此政府對保護海洋環境有深刻的認識。長期以來,新加坡工業污水在排放入海前必須經過嚴格的環保處理,其標準比標準訂得更高更嚴。
新加坡的種種努力已經得到回報。2009年,馬來西亞供水只占了新加坡總供水量的40%,而這一數字曾經高達80%。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