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上海來揚帶你了解:我國能源行業壟斷四*
上海來揚帶你了解:我國能源行業壟斷四*
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以“國內行業,行業"為追求目標,充滿著活力與發展機會,真誠期待與您合作。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熱忱歡迎新老用戶和各界朋友前來我廠參觀考察,蒞臨指導。
(一)煤炭行業:基于資源的隱性壟斷聯盟
煤炭行業產能相對分散,是相對開放的競爭市場,競爭程度在主要能源品種市場中處于高水平。2012年煤炭產量前8位的企業CR8(市場集中度)只有0.32,為低集中競爭型市場結構。但自2003年以來,大型煤炭集團逐漸形成上游資源的行業壟斷,這些大型煤炭集團基本控制了其他中小煤炭企業,并一般通過口頭的隱性協議形成隱性聯盟,而產生這種“隱性壟斷聯盟"的根源是自然資源的性和稀缺性。煤炭企業一旦占有這些煤炭資源,就形成了對其他潛在進入者的排他性。不過,這種“隱性壟斷聯盟"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壞事,并不代表市場不起作用。雖然在煤炭市場需求旺盛時期處于優勢,但在市場需求不足時期,也會面臨虧損壓力。
(二)電力行業:發電環節集中度日趨提高,輸配售環節*壟斷
電力行業分為“發、輸、配、售"四個環節,理論上講,發電和售電環節不具自然壟斷特征,可以引入競爭,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發電環節,雖然2002年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11家公司,包括兩家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但實際上,全國半數以上的發電能源都屬于五大發電集團,由此導致的壟斷優勢實際上并無減緩之勢。如果以5大發電集團的CR5指標來衡量發電市場的集中度的話,從歷年的統計數據來看,2003年的CR5僅為36.74%,之后逐漸提升,2010年達到49%。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種高度集中的市場結構并不是電力行業長期競爭積累的結果,而是通過行政力量劃撥資源、產業重組形成的。
輸配售環節,全國只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內蒙古三家,且在政府為其劃定的經營區域均不再存在其他任何競爭企業,因此我國電力市場發電側與終端用戶之間的交易環節為*壟斷的市場結構。電網公司是電力市場上發電側的*買家和用電側的*賣家。可見,電力市場化程度較低、競爭程度較差。
(三)石油行業:三大企業寡頭壟斷
石油行業是一個相對壟斷的市場,無論是上游資源配置、開采、中游運輸、加工還是下游終端銷售網絡,都基本形成三大國有石油企業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
原油勘探開采環節:據國土資源部統計,三大石油企業占全國探礦、采礦權面積的97.4%,占全國探礦、采礦權面積的98.9%,在油氣勘探開發上游占壟斷地位。
原油進口環節:目前只有中化、中聯油、中聯化、中海油和珠海振戎等5家企業具有原油進口權;中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珠海振戎等5家企業具有成品油進口權。
原油加工與成品油銷售環節:中石油和中石化擁有80%以上的煉油能力,全國500萬噸/年以上的大中型煉油廠全部屬于兩大企業所有。兩大企業每年向市場提供的成品油達到全國銷量的90%以上。
油氣管網運輸環節:2013年我國油氣管道總里程達到10.6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6萬公里,原油管道2.6萬公里,成品油管道2萬公里。在三大石油企業中,僅中石油油氣管道總長度7.102萬公里,占比67%。
(四)天然氣行業:上中游壟斷,下游競爭相對充分
與石油一樣,天然氣市場也屬于壟斷市場,但競爭程度要相對充分些。在上游供應環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占據壟斷地位,其中,中石油大約占據80%的*。近年來隨著LNG、煤制氣、頁巖氣的蓬勃發展,民營企業也逐漸進入上游供應市場。在天然氣運輸環節,管道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控制。但下游分銷環節,三大公司尚沒有處于統治地位,尤其在民用天然氣領域,中華煤氣、新奧、昆侖、華潤等主要服務商各分天下,中石油昆侖燃氣的銷氣量甚至還不如中國燃氣和新奧能源。
對于壟斷形成的原因,經濟學家曼昆根據進入障礙將壟斷劃分為3類:經濟性壟斷、自然性壟斷和行政性壟斷。對于我國能源行業來說,不僅有自然性壟斷的原因,更有行政性壟斷所導致的行業壟斷,尤其對于油氣、電力行業來說,行政性壟斷更為突出。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