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目:Strong bulk photovoltaic effect in engineered edge-embedded van der Waals structures
發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69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995-0
研究背景
光能到電能的有效轉換是綠色能源領域的核心問題?;趐-n結的內建電場或光-熱電效應的非本征光伏效應已經被學界廣泛地研究了幾十年,相應器件的光電轉換率已達到理論極限。體致發光效應(本征光電效應)不依賴于外在電場和熱場梯度,理論上其能量轉換效率可以超過PN結的Shockley-Quiesser極限。
成果介紹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與南京工業大學強強聯合,通過構建具有低對稱度的范德華包覆式納米邊緣結構,觀察到了強體致發光效應。該工作與以往的相關工作相比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其提出的包覆式納米邊緣結構,可以使用不同的范德華材料進行搭建。第二,通過對稱分析發現,通過包覆式納米邊緣結構所獲得的光致電流,在樣品的左邊和右邊有不同極性。這一點與非本征光伏效應所產生的電流有顯著的不同。該工作以Strong bulk photovoltaic effect in engineered edge-embedded van der Waals structures為題,于2023年7月在SCI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ReS2/ReS2、MoS2/MoS2及WS2/ReS2等全部器件均使用小型臺式無掩膜直寫光刻系統- MicroWriter ML3制備。該設備全自動控制、結構小巧緊湊(70cm x 70cm x 70cm)、無需掩膜版、高直寫速度及高分辨率等特點,為本實驗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器件加工方案。
小型臺式無掩膜直寫光刻系統- MicroWriter ML3
圖文導讀
圖1. 包覆式納米邊緣結構示意圖。(a)ReS2的STEM表征結果和晶格示意圖(b)在基底上無包覆結構。(c)形成包覆納米邊緣結構。(d)包覆式納米邊緣結構左右兩側示意圖。
圖2. (a)由ReS2/ReS2所構成器件的光學照片。(b)器件結構示意圖。(c)-(f)包覆式納米邊緣結構的STEM表征結果。
圖3. 線性偏振相關光電流測量。(a)通過MicroWirter ML3所制備的ReS2/ReS2器件的光學照片。(b)-(d)在(a)圖中不同點的測量的偏振相關光電流結果。
圖4. 范德華異質和同質結構器件的表征結果。(a)利用MicroWirter ML3所制備的由MoS2/MoS2所組成器件的光學照片,(b)相對應的在包覆式納米邊緣左右兩邊所測量的光電流大小,(c)歸一化的體致光伏電流強度,和(d)邊緣部分和非邊緣部分不同方向上的光電流大小的變化。(e)WS2/ReS2異質結構光學器件的光學照片和(f)相對應的在包覆式納米邊緣左右兩邊所測量的光電流大小。
圖5. 通過MicroWirter ML3所制備的hBN/ReS2和ReS2/hBN異質結構器件。(a)ReS2/hBN結構器件的光學照片和(b)相對應的光電流大小。(c)hBN/ReS2器件的光學照片和(e)相對應的光電流大小測量結果。
結論
本文設計了一種包覆式納米邊緣結構,該結構具有低幾何對稱性和明顯的局部特性。一方面,該結構可沿y方向觀察到可檢測的體致光伏效應光電流;另一方面,其滿足觀測強體致光伏效應的所有優點,包括半導體性質、低維度和強對稱性破缺。這些觀察結果在不同的同質和異質結中都是可重復的。在本研究中,為了測量體致光伏特性,在整個器件制備過程中,小型臺式無掩膜直寫光刻系統- MicroWriter ML3的精準套刻功能和虛擬掩膜系統,為論文中器件的制備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精準套刻功能:
MicroWriter ML3具有標記物自動識別功能,通過點擊“Bulls-Eye"按鈕,系統自動在顯微鏡圖像中識別光刻標記。標記物被識別后,將自動將其移動到顯微鏡中心位置,方便套刻的實現。MicroWriter ML3的套刻精度可達0.5 μm。
虛擬掩膜功能:
MicroWriter ML3配有虛擬掩膜軟件,可以實時顯微觀測基體表面,并顯示預直寫圖形位置。通過調整位置、角度,直到設計圖形按要求與已有結構重合,保證直寫準確度。
相關產品:
1、小型臺式無掩膜直寫光刻系統- MicroWriter ML3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