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悸的一次危機,是2003年的恩諾沙星殘留超標事件。“當時,差不多98%的烤鰻出口企業停產。很多養殖場、出口烤鰻企業都在那時候倒閉或者改行。”
對此,福建局迅速協同農業、漁業部門及鰻魚協會,多次深入調研,組織農戶開展合作,提升農戶質量安全控制能力,從源頭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有了部門的幫扶,企業自身也在努力。長樂聚泉依據WTO規則,大膽提出質疑,經過交涉促使進口方道歉,成為應對技術壁壘的成功范例。3個月后,長樂聚泉成為恢復出口的烤鰻企業。
不買奔馳寶馬也要買儀器
在長樂鰻魚業內,流傳著一句話:寧可不買奔馳寶馬,也要買
實驗儀器。這句話就出自長樂聚泉董事長兼總林依水之口。
經歷了多次“化險為夷”之后,無論福建局還是企業都意識到,不能被動地等危機來,而應該主動讓危機不再發生。
在與檢驗檢疫部門數次溝通后,林依水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引入
檢測設備,打造企業自已的檢測中心。一臺實驗檢測儀器要300多萬元,這可不是小數目。林依水回憶道:“很多同行都不理解,甚至家人也勸我,但是我就撂下一句話,寧可不買奔馳寶馬,也要買
實驗儀器。”
光買儀器還不夠,申請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想法又在林依水的腦子里醞釀。福建局得知后,立即派出多位專家前往指導,輔導制定了各項規章和檢驗規范,建立了50多項檢驗方法,并于2008年順利通過認證。在福建局定期監管下,長樂聚泉的原料預檢結果也被認可,每年節約近200萬元。
幫扶長樂聚泉建實驗室,只是福建局幫扶烤鰻行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福建局一直指導企業有針對性地制訂自檢自控方案。在福建局全程參與烤鰻產業的質量建設、采取幫扶措施下,我省的烤鰻產業已經走上提質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從源頭到餐桌都可以追溯
打開長樂聚泉的公司,輸入生產批號就能立刻知道,你現在吃的這塊美味的烤鰻是來自哪個養殖場、具體生產時間等等。這都得益于出口鰻魚產品身份追溯系統的建立。
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代食品產業對全過程追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也對檢驗檢疫部門和食品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從源頭到餐桌,每一個環節都要一目了然。”
于是,在一次次轉機過后,福建局又開始努力指導出口烤鰻企業建立電子化追溯管理體系和產品質量網絡
化查詢系統。充分利用互聯網公開、及時、便捷的特點,全面實現出口烤鰻的產品基本信息、原料安全信息、加工質控信息以及用戶意見等信息網絡化查詢和反饋。
據介紹,該系統建立了“從源頭到餐桌”的追溯模式,通過采集出口產品在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供應鏈環節中消費者關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有關出口烤鰻產品的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
該系統不僅幫助企業實現從原料控制到產品出廠整個流程數據的統一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產品的美譽度。三明的華盛公司生產的“溪流”牌烤鰻,在建立追溯體系后,訂單增加了,產品進入了市場,附加值增加30%。
目前,我省出口烤鰻企業已發展成為管理水平相對較高的出口食品企業,絕大部分企業實驗室都具備了藥殘、農殘、重金屬、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質自檢能力,出口鰻魚產品合格率高達99.99%,“福建鰻”以其安全、的特點已經“越游越遠”,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歡迎。2009年-2011年,福建局轄區出口烤鰻貨值以平均每年42.04%的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