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質量監督檢驗工作會議透露出國有檢測機構將大幅進行改革的消息。在新一屆中央政府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職能轉變、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形勢下,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質檢事業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機遇。質檢總局將以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做大做強的思路為指導,實現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預定在2015年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性質的機構整合,轉企改制基本到位。近日,質檢系統檢驗檢測機構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據儀器信息網不*統計,購買設備求新求精,不做成本效益分析,2012年全年國家質檢總局一共采購 120萬元以上的儀器324臺,其中食品安全監測能力建設項目采購了158套/臺質譜儀器;質檢系統的機構一般都不愿意走出“事業”的圍墻;此外還存在綜合能力不強、檢測體系不健全、創新動力不足以及檢測價格沒有市場競爭力等問題。
據統計,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質檢事業改革規模龐大,共涉及各級技術機構3625個、人員119884人、總資產362億余元、儀器設備價值高達165億余元、實驗室面積653萬余平方米。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總工劉卓慧在“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與試驗技術發展高峰論壇”報告中透露,截至2011年底,我國各類檢測機構已有25669家。她同時透露,2008年中國質量檢測市場總產值為450億元,其中我國25669家檢測機構全年的產值合計可能為300億元,每家檢測機構的平均年產值還不到120萬元。
武漢尚測試驗設備有限公司獲知的消息,質檢總局相關實驗室的改革思路是:對能夠市場化的機構,按照“專業化、市場化、集團化、化”發展路徑促進檢驗檢測機構發展。通過深化改革實現以下目標:通過兩類機構、三種途徑提供檢驗檢測服務,檢驗檢測機構發展出現三個趨勢。兩類機構,包括公益性政府檢驗檢測機構和經營性社會檢驗檢測機構。三種途徑,包括政府部門建立政府實驗室,維護和發展測量技術設施,滿足政府監管和國計民生檢測的需要;政府購買社會檢驗檢測機構的服務,滿足公益性公共檢測服務;政府認可社會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行為。三個趨勢,一是檢測機構規模化;二是檢測業務市場化;三是檢測標準化。
此次改革,意味著將有三千余家質監體系檢測機構的市場化,其一次性為第三方檢測市場帶來了160余億元的檢測設備以及10萬人的檢測隊伍,加上相關產業,從而創造出近2百億的*,且對無論第三方檢測市場還是儀器企業的銷售行為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環境試驗設備廣泛用于質檢系統的檢測、試驗中,相信通過我們不斷的改進技術、改進質量、完善制度,我們一定能在這波改革中贏得更大的*。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