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島韓實業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高低溫試驗箱,可程式高低溫箱,上海高低溫箱,高低溫箱廠家,鹽霧腐蝕試驗箱,非標定制試驗箱 |

聯系電話
18964531725
公司信息
- 聯系人:
- 蔣
- 電話:
- 021-67189009/67185508
- 手機:
- 18964531725
- 地址:
- 上海市奉賢區牛溇605號
- 郵編:
- 201400
- 個性化:
- www.shdaohan.com
- 網址:
- www.shdaohan.com
推綠色產業崛起 鐵腕治污還須依托“市場之手”
2014-10-10 閱讀(679)
國家調整排污費標準,即是要加大企業排污成本,倒逼其治理污染。作為一項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排污費上調之后,將強化污染者的環保理念,督促排污企業守法生產經營,承擔對社會污染損害的責任,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同時,眾多業內專家對此項政策的實施成效充滿期待。
助推綠色產業崛起 鐵腕治污還須依托“市場之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和環境保護部前不久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到2015年6月底前,我國各省(區、市)調整污水、廢氣主要污染物排污費征收標準。其中,污水類和廢氣類污染物排污費征收標準分別由每污染當量0.7元和0.6元,調整為不低于1.4元和1.2元,翻了一番。
國家調整排污費標準,就是要加大企業排污成本,倒逼其治理污染。作為一項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排污費上調之后,將強化污染者的環保理念,督促排污企業守法生產經營,承擔對社會污染損害的責任,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同時,眾多業內專家對此項政策的實施成效充滿期待。
運用好市場手段,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提高排污費標準之外,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對排污費改稅作出了原則性規定。費改稅是環境經濟政策改革的趨勢。全面實行環境稅,有利于提升環境執法的性,也有利于國家對統籌資金進行更合理的配置,提高其運用效率。
除此之外,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也是運用市場手段加強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前,要細化相關法律法規條款,確立排污權交易的市場規則和監管辦法,為排污權交易市場化提供科學合理、公平有序的運作規則。
在發揮好環境經濟手段作用的同時,有關部門不能弱化環境監管,環境監管反而要加碼。對于排污超標應依法處罰,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犯罪。對此,各級環保部門需加大現代化監察能力建設。環境監管還要從粗放型、單一化向精細化、專業化轉變,同時,加強與其他負有環境保護職責的職能部門的配合,尤其是建立與司法部門的聯動機制,重拳打擊環境污染犯罪,讓違法企業付出沉痛代價
環保產業玩“逆襲”
一些在國外已初獲成功的產業,在國內卻始終打不開市場。如今,類似的案例已不新鮮。面對這種情況,多數產業選擇了蟄伏等待。但如能尋到良機,它們就會釋放實力、重歸市場。2014年,一直不溫不火的生態產業便等來了“黃金時代”。
在2013年11月推出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曾明確提出: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但如若追溯2012年的十八大報告,會發現類似的內容已經出現。因此從行業本身看來,生態市場、生態規則等種種要素的建設,仍在按步推進,并沒有因此出現特別加速的情況。
曾經,在推進環保市場的種種手段中,市場化僅是其中的一種。但在2014年,它將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市場作用的強調,成為推進環保行業發展的zui主要手段。
但業內人士提出,環保市場的建立,也應當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變化。首先,我們從宏觀上確定了改革的方向,再通過試點和實踐,理順各個環節、各種要素市場的相互關系、次序和邏輯,同時法律規范也隨之推出。當上述大量的制度上、理念上和實踐上的投入之后,才能期待用市場來解決問題。
環境約束倒逼產業結構調整
2013年我國煤炭消耗量為36.1億噸,占世界煤炭消耗總量的50%。石油消耗5.14億噸,位居*二位。此外,霧霾天氣大范圍出現,2.8億人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19.4%的耕地污染超標……種種數據表明,能源以及資源的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威脅所帶來的生存安全問題的發生,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多年來的粗獷型、高消耗、資源依賴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造成環境資源承載能力下降,再加上企業環境守法成本高于違法成本等制度缺陷,使得我國環境污染惡化勢頭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中華環保聯合會名譽主席張榕明表示,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我國面臨的zui嚴峻的挑戰之一,要遏制環境惡化的趨勢,需要調整產業結構,變“黑色發展”為“綠色發展”。
“當前經濟快速發展引發的資源環境問題,已深刻影響到人類生存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氣候變化等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司長高云虎表示,我國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發展過程中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巨大,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比較突出,轉型升級任務緊迫,同時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前進道路上面臨著的資源環境壓力和挑戰。
高云虎透露,工業作為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點領域,一次能源的消耗占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的7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90%和68%左右,特別是對環境危害嚴重的非常規污染物排放,如持久性的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等幾乎都來源于工業領域。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仍將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工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降低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任務十分艱巨。
“能否提供節能環保裝備和服務,直接影響到全社會的綠色發展效果。按照國務院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要求,把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轉化成對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推進節能環保低碳技術裝備產品及服務業的發展。”高云虎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將組織開展節能環保關鍵成套裝備產業化示范,發展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積極研究建立工業污染治理第三方治理推行機制,實施節能環保產品市場推廣鼓勵政策,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發展綠色工業,建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工業體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高云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