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撫生試劑-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分析出地球磁尾電流片磁場結構特性
閱讀:456 發布時間:2014-4-21地球磁尾電流片是地球磁尾磁場反向過渡的結構區域,通常被認為是地球磁層磁能釋放、地磁亞暴活動觸發的關鍵區域。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與空間物理研究室電離層物理學科組博士后戎昭金與合作導師萬衛星研究員等利用Cluster多點衛星星簇探測及相關數據分析方法,對距地心15-19個地球半徑(RE)范圍內的磁尾電流片中心處的磁場結構分布特性(包括電流片中心處的磁場,磁場幾何結構,電流片空間位形,電流密度等物理量)作了較為系統的統計分析。他們發現,在磁尾電流片中心處,平均而言,在磁地方時~21:00–~01:00范圍內,磁場南北分量(Bz,3-5nT) 及磁場強度(Bmin,5-7nT) 普遍較弱,磁場南向信號出現概率較高,磁場曲率半徑 (Rc,min,0.6-1RE)和中性片半厚度 (h,0.2-0.4RE)較小。這表明,磁尾電流片的磁場結構存在明顯的晨昏不對稱性,也即在磁地方時~21:00 –~01:00范圍內,電流片相對較薄,在該區域磁尾磁場能量容易被觸發釋放。相應的若將該區域映射到極區電離層,那么對應亞暴極光活動在磁地方時~21:00 –~01:00范圍內的發生概率也會相對較高。這與之前其他學者對亞暴極光成像統計分布的觀測是相一致的。
此外,他們還統計證實了磁場曲率半徑Rc,min,中性片半厚度h及磁力線滑移角δ之間存在幾何關系h= Rc,min cosδ。從觀測上發現越尾電流密度方向(大小約4~8nA/m2)基本沿磁尾電流片切向方向由晨側“西向”流向昏側方向。
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的地球物理學領域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Rong et al. Statistical survey on the magnetic structure in magnetotail current shee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1,116, A09218, doi: 10.1029/2011JA01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