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基因和飲食哪個對腸道菌群影響更大
閱讀:55 發布時間:2016-4-19 ELISA試劑盒據研究表明,一個人腸道菌群所含細菌種類豐度的決定因素中,基因雖然很重要,但是飲食更為重要。這項小鼠研究探討了這種先天和后天的平衡.
腸道細菌的數量大大超過了我們自己的細胞,在我們一生當中,通常居住于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物種,可通過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甚至行為,進而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但是,腸道菌群的組成在個體之間的變化很大,并會隨時間而改變。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不清楚的是,這些變化是否更多的是由一個人不變的遺傳背景差異所驅動,還是受不同飲食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
可塑的微生物組
這些新的研究結果強調,不同于哺乳動物基因組——它們相對恒定,構成腸道菌群的微生物基因組則相對是可塑的。
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設計某種飲食,形成有益于治療的腸道基因組。好消息是,響應一種給定飲食的微生物,可能對于許多人的微生物群落都是相似的,這表明我們可能不需要為每一個人量身制定不同的干預措施。
研究小組發現,使小鼠轉變為高血糖、高脂飲食,可在三天時間內,以一種不依賴于個體小鼠之間遺傳差異的可重復方式,可使腸道微生物群落豐度重塑到一種新的、穩定的組成。
這些發現,zui近進行的一項人類研究一致,在這項研究中,當10名參與者食用純素食或動物為主的飲食時,腸道微生物快速并可重復的改變。那項研究表明,飲食變化,可在幾天內對腸道菌群發揮強大的作用。但是這項新研究——根據來自于數百只具有明確遺傳背景的小鼠的數據——表明,飲食可在幾天到幾個月的時間內勝過宿主的遺傳變異。
菌群隨飲食變化而迅速改變
飲食可能是改變腸道菌群zui重要的因素。Turnbaugh觀察到,基因*相同的雙胞胎,腸道微生物并不比異卵雙胞胎(他們只共有一半的基因)更相似。
在這項新研究中,實驗小組,選取了5只小鼠,它們來自于5組不同的近交系小鼠,每種近交系小鼠在遺傳上都是相同的。此外,他們還研究了4個株系的小鼠,它們缺乏免疫和肥胖相關的基因。還增加了200多只“遠交”系小鼠——繁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的、不難發現的遺傳多樣性。
研究人員給小鼠喂飼不同的飼料,在高脂肪、高糖飲食(包含14.8%的蛋白質、44.6%的脂肪和40.6%的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植物膳食(包含22.2%的蛋白質、16%的脂肪和61.7%的碳水化合物)之間變換。
不管什么遺傳背景的小鼠,糞便分析顯示,高脂肪、高糖飲食可增加厚壁菌門成員的豐度,而擬桿菌門成員的豐度則降低。
DUSP5 雙特異性蛋白磷酸酶5抗體
phospho-Dynamin 1 磷酸化酶動力蛋白1抗體
Dynamin 1 酶動力蛋白1抗體
phospho-Dynamin 1 磷酸化酶動力蛋白1抗體
Dynorphin A 腦啡肽A抗體
DMWD 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相關蛋白9抗體
DYX1C1 DYX1C1蛋白抗體
DZIP3 E3泛素蛋白連接酶dzip3抗體
DDX23 三磷酸腺苷依賴解旋酶DDX23抗體
DPPA5 多能發育相關基因5抗體
DDX3 三磷酸腺苷依賴解旋酶DDX3抗體
phospho-DDX3 磷酸化三磷酸腺苷依賴解旋酶DDX3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