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具體步驟:
1. 在無菌條件下的冰上對新鮮離體的腫瘤組織,剔除包膜及壞死組織,無菌PBS清洗3-5次;切成約1mm3組織塊;
2. 加入2mmol 的 EDTA,搖勻后放置冰上約 30-60min;
3. 離心,并加入膠原酶消化(含蛋白酶);
4. 消化期間,置于37°培養箱。每15min搖晃一次,消化時間根據腫瘤組織來定,約1-2h;
5. 待大部分組織塊消化成透明狀時,用 40μm 的細胞濾網過濾細胞,收集;
6. 用培養基重懸,置于培養箱培養。
一、細胞基本屬性 | |
細胞名稱 | 人肝星狀細胞 |
組織來源 | 肝臟組織 |
商品貨號 | A01X1300 |
種屬來源 | 人 |
產品規格 | 5×105cells/T25細胞培養瓶 |
細胞簡介 | 肝星狀細胞位于Disse間隙內,緊貼著肝竇內皮細胞和肝實質細胞。其形態不規則 ,胞體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常伸出數個星狀胞突包繞著肝血竇。 正常情況下肝星狀細胞表現為富含維生素A脂滴的靜止型, 其功能主要有:代謝和 貯存維生素A、儲存脂肪、合成和分泌膠原及糖蛋白、蛋白多糖等基質成分、合成 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組織抑制劑、表達細胞因子及受體、參與肝竇血流調節。 肝星狀細胞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來源,正常情況下肝星狀細胞處于靜止狀態。當 肝臟受到炎癥或機械刺激等損傷時, 肝星狀細胞被激活, 其表型由靜止型轉變為 激活型,肝星狀細胞激活并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樣細胞, 各種致纖維化因素均把 HSC作為終靶細胞。激活的肝星狀細胞一方面通過增生和分泌細胞外基質參與 肝纖維化的形成和肝內結構的重建, 另一方面通過細胞收縮使肝竇內壓升高。 |
包被條件 | |
培養基 | 原代星狀細胞培養體系 |
換液頻率 | 每2-3天換液一次 |
生長特性 | 貼壁培養 |
細胞形態 | 長梭狀,星狀細胞 |
傳代特性 | 細胞特性確定傳代 |
消化液 | 0.25%胰蛋bai酶 |
培養條件 | 氣相: 空氣,95%;CO2 ,5% |
注意事項:
1. 培養基于4℃條件下可保存3-6個月。
2.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請注意保持無菌操作。
3. 傳代培養過程中,消化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細胞貼壁及其生長狀態。
4. 建議客戶收到細胞后前3天每個倍數各拍幾張細胞照片,記錄細胞狀態,便于和技術部溝通。
原代細胞培養:
原代細胞(Primary cells):是指直接從機體取出的組織或細胞獲得單個細胞并在體外進行培養的細胞。這里的組織主要指:組織器官、外周血及胚胎等。
原代細胞培養:由于原代細胞生長緩慢,繁殖一定的代數停止生長(一般10代以內)。所以一般認為:培養的原代的第1和傳代到第10代以內的細胞統稱為原代細胞培養。
公司產品僅供科研研究實驗
公司正在出售的產品:
中國倉鼠卵巢癌細胞系 | Arthrobacter soli土壤節桿菌 |
中國倉鼠X小鼠B淋巴細胞雜交瘤 | Acinetobacter haemolyticus溶血不動桿菌 |
大鼠肝癌細胞系 | Alishewanella fetalis胎兒別樣謝瓦氏菌 |
大鼠乳腺癌細胞 | Brevundimonas terrae土壤短波單胞菌 |
Wistar大鼠骨髓MSC細胞Wistar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 Comamonas aquatica水叢毛單胞菌 |
大鼠肝星狀細胞 | Microbacterium hominis人微桿菌 |
黑化大家鼠肺成纖維細胞 | Arthrobacter mysorens邁索爾節桿菌 |
大鼠胚肌細胞 | Brevibacterium epidermidis表皮短桿菌 |
大鼠胚皮膚成纖維細胞 | Haloferax viridis綠色富鹽菌 |
鼠胸腺激酶缺陷細胞株 | Haloferax prahovense普拉霍瓦富鹽菌 |
小鼠成纖維細胞系 | Halosarcina pallida蒼白鹽八疊球菌 |
小鼠黑色素瘤細胞系 | Halosarcina sp.鹽八疊球菌 |
小鼠骨骼肌成纖維細胞 | 人肝星狀細胞Haladaptatus sp適鹽菌 |
小鼠淋巴瘤細胞 | Pseudomonas geniculata彎曲假單孢菌 |
逆轉錄病毒包裝的NIH3T3細胞 | Azospirillum sp.固氮螺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