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原代細胞培養:
原代細胞(Primary cells):是指直接從機體取出的組織或細胞獲得單個細胞并在體外進行培養的細胞。這里的組織主要指:組織器官、外周血及胚胎等。
原代細胞培養:由于原代細胞生長緩慢,繁殖一定的代數停止生長(一般10代以內)。所以一般認為:培養的原代的第1和傳代到第10代以內的細胞統稱為原代細胞培養。
公司產品僅供科研研究實驗
一、細胞基本屬性 | |
細胞名稱 | 大鼠角膜基質細胞 |
組織來源 | 眼角膜組織 |
商品貨號 | A01X1725 |
種屬來源 | 大鼠 |
產品規格 | 5×105cells/T25細胞培養瓶 |
細胞簡介 | 大鼠角膜基質細胞分離自眼角膜組織;角膜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層透明膜,約占纖維膜的前1/6,從后面看角膜呈正圓形,從前面看為橫橢圓形。角膜厚度各部分不盡相同,中央部薄。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經末梢,如有外物接觸角膜,眼瞼便會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護眼睛。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沒有血管,透過外界空氣、淚液及房水獲取養份及氧氣。角膜分為五層,由前向后依次為: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后彈力層、內皮細胞層。角膜基質層是角膜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據角膜厚度的90%,由角膜基質細胞、膠原纖維和細胞外基質構成。角膜基質層缺損的修復主要由角膜基質細胞的增殖及分泌細胞外基質完成。角膜基質層具有結構規整,透明度高的特點,正常情況下角膜基質細胞分泌組成基質層的成分,維持角膜的透明度,此細胞對于角膜損傷的修復具有重要意義。角膜基質細胞,存在于角膜基質層中,在正常情況下,處于靜止狀態。但當角膜損傷時,不同上皮來源的因子及環境信號,將影響角膜基質細胞的應答反應,決定著角膜能否wan全被修復。 |
包被條件 | |
培養基 | 含FBS、生長添加劑、Penicillin、Streptomycin等 |
換液頻率 | 每2-3天換液一次 |
生長特性 | 貼壁 |
細胞形態 | 梭形、多角形 |
傳代特性 | 可傳2-3代 |
消化液 | 0.25%胰蛋bai酶 |
培養條件 | 氣相:空氣,95%;CO2,5% |
具體步驟:
1. 在無菌條件下的冰上對新鮮離體的腫瘤組織,剔除包膜及壞死組織,無菌PBS清洗3-5次;切成約1mm3組織塊;
2. 加入2mmol 的 EDTA,搖勻后放置冰上約 30-60min;
3. 離心,并加入膠原酶消化(含蛋白酶);
4. 消化期間,置于37°培養箱。每15min搖晃一次,消化時間根據腫瘤組織來定,約1-2h;
5. 待大部分組織塊消化成透明狀時,用 40μm 的細胞濾網過濾細胞,收集;
6. 用培養基重懸,置于培養箱培養。
注意事項:
1. 培養基于4℃條件下可保存3-6個月。
2.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請注意保持無菌操作。
3. 傳代培養過程中,消化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細胞貼壁及其生長狀態。
4. 建議客戶收到細胞后前3天每個倍數各拍幾張細胞照片,記錄細胞狀態,便于和技術部溝通。
公司正在出售的產品:
小鼠腦動脈平滑肌細胞 | 大革耳(巨大香菇)Lentinus giganteus |
小鼠內皮祖細胞 | 洛巴伊口蘑(金福菇)Tricholoma lobayense |
人舌表皮細胞 | 厚白盤革菌Aleurodiscus disciformis |
大鼠原代星形膠質細胞 | 樺剝管菌(樺滴孔菌)Piptoporus betulinus |
人睪丸白膜成纖維細胞 | 稀硬木層孔菌Phellinus robustus |
大鼠原代結腸神經元細胞 | 長根奧德蘑Oudemansiella radicata |
兔胃成纖維細胞 | 樺癌褐孔菌Fuscoporia obliqua |
人胃成纖維細胞 | 簇生沿絲傘Naematoloma fasciculare |
人腎上腺包膜成纖維細胞 | 亞黑管孔菌Bjerkandera fumosa |
大鼠原代腎周細胞 | 亞大韌革菌Stereum insigne |
兔膽囊上皮細胞 | 肝色牛排菌(牛舌菌)Fistulina hepatica |
小鼠星形膠質細胞 | 熱帶小奧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 |
兔少突膠質細胞 | 大鼠角膜基質細胞紫萁小菇(天麻萌發菌)Mycena osmundicola |
大鼠脈絡膜血管細胞 | 美麗鏈霉菌Streptomyces bellus |
大鼠骨髓肥大細胞 | 石斛小菇(天麻萌發菌)Mycena dendrob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