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 顆粒物分類
閱讀:1394 發布時間:2013-4-24
對大氣中的顆粒物建議采用“塵”這個傳統和習慣叫法,已有的名詞有粉塵、降塵、飄塵、煙塵、沙塵、揚塵、灰塵、塵土、塵埃、塵垢等,其中粉塵、降塵、飄塵、煙塵已被環境科學采用,可連續區別命名。建議命名如下:
粉塵:環境學中總懸浮顆粒物(TSP),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00μm的顆粒物,是環境空氣在全部塵埃的總稱,其中大于10μm稱為降塵;小于10μm稱為飄塵。
飄塵:環境學中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μm)(PM10),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0μm的顆粒物,也稱可吸入顆粒物。因其粒小體輕,故而能在大氣中長期漂浮,漂浮范圍可達幾十公里,可在大氣中造成不斷蓄積,能隨呼吸進入人體上、下呼吸道,對健康危害大。
微塵:環境學中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μm)(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屬粉塵和飄塵的一部分,當粒徑小于2.5μm時,大部分可通過呼吸道至肺部沉積,對人體危害更大。“微”是科學名詞,相關的有微米、微型、微觀、微量、微積分、微電腦等。按中文理解“可吸入顆粒物”應該小于“細顆粒物”,用顆粒物命名不準確容易引起歧義,“微塵”字面上能分辨是“飄塵”中更細微的部分。
霾塵: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μm)(PM1),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μm的顆粒物,即這次擬命名的超細顆粒物。可見光的波長0.39-0.77μm,小于1μm塵埃能折光影響空氣能見度形成霾,所以將PM1命名為霾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