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正確認識麻痹性貝類毒素!
閱讀:687 發布時間:2020-4-8
帶您正確認識麻痹性貝類毒素!
麻痹性貝類毒素是一種神經肌肉麻痹性生物毒素。它不是來自貝類本身,而是貝類以有毒藻類為食,在體內積累、放大、轉化而形成的赤潮生物毒素。如果人體誤食含有這種毒素的貝類,就會產生麻痹性中毒,所以這種毒素就稱之為麻痹性毒素。
這種貝類毒素毒性大,沒有有效的解毒方法。該毒素主要來源于海水中有毒的赤潮甲藻,主要是亞歷山大藻,此外還有多種甲藻、藍藻和細菌與藻類共生。PSP是由薩克西托辛(STX)及其衍生物組成。共發現23種STX。
人們通常食用受PSP污染的貝類(如貽貝、牡蠣、扇貝等)并引起中毒。據統計,每年約有2000起PSP中毒事件,死亡率高達15%。目前,PSP中毒還沒有有效的解毒方法,主要依靠患者自身的解毒排毒功能來分解和清除毒素。
如果貝類攝入麻痹性貝類毒素,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而是因為毒素在貝類中處于混合狀態。毒素遇熱穩定,易被胃腸道吸收,難被人體消化酶破壞。因此,一旦食用,會迅速釋放并呈現毒性作用,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痹、口唇麻木刺痛、四肢肌麻痹等癥狀輕,呼吸肌麻痹死亡重。
目前對于此類毒素,專家也給出了如下幾點建議:
1、食品安全部門要加強對該貝類毒素的監測和監管,建立健全PSP監測管理制度。
2、充分發揮媒體宣傳作用,提高消費者預防意識。通過媒體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是預防麻痹性貝類毒素的另一重要內容。在貝類中毒高峰期,應及時通過媒體普及與毒素有關的知識,提高公眾的預防意識。
3、消費者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水產品。建議消費者在購買貝類等水產品時,盡量選擇大型、正規超市或市場。沿海地區的消費者不應在毒素爆發高峰期采集和購買野生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