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郵編:200237
聯系人:王經理
電話:13661912403
傳真:
手機:13661912403
留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www.aiding1.com
網址:www.aiding1.com/
商鋪:http://www.grannyfreesex.com/st251238/
聚焦標準不接軌 工程機械產品海外銷售受阻
點擊次數:1686 發布時間:2014-6-27
前不久,有企業向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反映,由于我們的國家標準(沒有英文版本),與相關標準不接軌,在海外市場銷售過程中遇到認證周期長、耽誤交貨、增加成本等問題,阻礙了我國工程機械產品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
部分企業海外遇阻
“在歐美區域銷售產品時,要求我們汽車起重機上的底盤零部件要有TUV認證,如剎車燈、指示燈、轉向機構、排放、噪音等。且認證要求使用歐洲的標準,否則不讓上牌,無法上路。”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市場部周迎春說,“這些要求對于中聯起重機來說,有些已經符合他們的標準;有些符合國家標準,但由于沒有英文版本他們不承認,而一定要讓我們的產品符合歐洲標準要求,對此我們也很無奈。”
周迎春表示,我們的工程機械產品不被歐美市場接受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的產品標準和環保標準落后于歐美國家。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市場區域,因正在逐漸接受歐美標準,不接受我國國標,從而導致排斥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據悉,目前,中聯重科海外年銷售額達40億元左右,且每年保持30%的增長。
山推股份公司副總徐剛表示,在貿易方面,由于國內和行業標準不同,給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阻力。比如土方機械關于排放、噪聲的標準,目前我國執行國二標準(相當于歐Ⅱ),歐盟地區執行的是歐ⅢB標準。由于不接軌,給我國工程機械企業進軍市場設立了實實在在的技術壁壘。企業為滿足標準要求,需要增加更高的成本,這無疑降低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徐剛認為,我國的工程機械制造業在經歷了10年高速發展期后,如今更需要將重心轉移到提升技術水平上來,從“制”造到“智”造,不斷提升我們國家的行業標準水平,從而提升國內產品在貿易中的競爭力。
山東臨工進出口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目前還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但2015年計劃進入歐盟市場。該負責人告訴筆者,對于市場,他們在進入之前,先研究其標準,包括排放、安全噪音等方面,并制定相關市場發展戰略。2013年該公司正式進入北美市場,并實現了中國品牌占有率的好成績。今年在行業出口下滑的情況下,山東臨工海外銷售與去年同期持平,在行業出口的主要廠家中*達到28%。
福田雷沃重工副總常嘉茂表示,雷沃重工目前還沒有遇到因標準問題導致海外市場銷售受阻的情況,并且今年1~5月,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以及長時間的工程機械行業低迷,公司海外銷量實現了逆勢增長。其中,進入5月份以來,福田雷沃重工連續斬獲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裝載機大訂單。現在,雷沃裝載機出口機型中3噸及5噸產品所占比重較大,從海外銷售市場來看,銷量貢獻較大的區域集中在西亞和非洲等地。
亟須與接軌
“我認為國家標準和行業如果與接軌,可以幫助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周迎春說。他建議應盡快組織人員修訂相關標準,并將中國的國標和體系盡快譯成英文。尤其是在中國產品影響比較深遠的市場區域,如東南亞,推廣中國的國標和標準體系。同時,還要積極參與一些國家的標準交流,甚至參與到某些國家制訂標準的工作中去。目前,除少數國家和區域外,很多國家并沒有自己的標準體系。中國國標應該主動走出去,并幫助這些國家建立標準體系,這是符合產業擴張和產品市場甚至是文化延伸戰略的。這些措施,將有利于中國工程機械產品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徐剛表示,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標準化的工作力度,根據標準制修訂了較多新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機械行業的標準水平。但從標準的整體發展水平上看,部分板塊仍與標準存在較大差距,表現在國家標準的更新滯后于標準發展進度(近年來有所緩解,但仍存在該方面問題);標準制定多依賴于轉化標準,自主編制水平還很薄弱。要“真正”做到標準先行、指導和行業發展,這方面確實需要國家、政府的鼓勵、引導、扶持。標準是行業發展的無形之手,同時也是每個企業的軟實力,重制造、輕研發,重產品、輕標準等理念,必然會導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與水平差距漸大,禁錮工程機械行業的長遠發展。
為此,徐剛建議,一方面對于行業中各標準化組織/委員會,需要國家健全其制度與職責,發布相關的政策文件,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口相應的標準化組織,能做到政府標準化與企業標準化無縫對接;另一方面,國家或者相應的標準化組織在接軌企業有更多的資源和優勢,多分享多傳遞相關的資訊;再者,對于企業負責或者參加制修訂國家標準等標準化工作給予一定的引導與鼓勵,使企業得到技術上的實惠。
山東臨工進出口公司相關負責認為,行業標準應參考標準來制定,推動我國產品技術的更新換代,提升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打造中國品牌的優勢,抵消中國產品在海外“價廉質差”的不利整體形象。
常嘉茂建議,對標齡超過5年,特別是超過10年的標準,國家應加快制修訂步伐,盡快與接軌。目前,由福田雷沃重工參與制定的部分工程機械行業標準(國標)已與接軌,特別是土方機械的術語、定義、標識、符號、商業規格等基礎標準都已與接軌并保持一致,產品安全方面的標準已由行業強制性標準轉化成國家強制性標準,如JB6030-2001《工程機械通用安全技術要求》已作廢,取而代之的是GB25684-2010《土方機械安全》系列標準,該系列標準與標準的關系為“ISO20474-1:2008,MOD”,即修改采用相應的標準,內容是保持一致的。其他如油耗、再制造等方面標準正組織制定中,公司也會繼續跟進該工作。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建議,國家標準化管理部門(政府)不僅引導標準轉化為國標,還應做好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協會標準系統推廣到的準備,建立多邊或雙邊的認證認可機制,推動中國標準外文版,讓世界了解中國標準體系、實施情況和規范做法。提供資金支持專業協會組織翻譯中國標準外文版,推動標準的交流和認可。
與接軌標準不足四成
標準化組織(ISO)新聞發言人羅格·弗羅斯特曾公開表示,有些中國標準與ISO建議的標準不同,這可能是由于中國采取了“本地”的傳統標準,或是由于中國一些特定條件限定并不包括在ISO的標準之內,例如環境,地理等。“甚至zui簡單的理由就是,中國還需要花時間將現行的標準轉化成依據ISO標準的‘國內標準’。”
據弗羅斯特介紹,目前,中國國內有27279項標準,其中有10536項是遵照標準組織的標準,這一比例僅達到38.63%。我國標準比滯后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盡管歐美等標準化機制要比中國發展得成熟,但是這也成為貿易中,歐美國家向“中國制造”發難的借口。有專家指出,有些國家就是“故意刁難”。《貿易技術壁壘協議》明確規定:一切需要有技術規則或標準的地方,締約方均應以這些國家的技術規則或標準作為制定本國技術規則或標準的依據。假如各國都執行同一個技術規則或標準,那么并不會產生壁壘。
產生消極作用的原因在于,各國的法規和標準之間的差異,造成了各國對產品質量的不同評價,引起糾紛和摩擦。
近幾年來,中國出口商品被進口國海關扣留或拒收的事件屢屢發生,除一部分確屬質量原因外,主要是由于進口國重新制定了檢驗標準。
“雙重標準”黑鍋不應中國企業背
商務部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曾指出,他并不認為國內制造業存在“雙重標準”的問題。
“中國企業承擔了70%以上的制造業份額,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地區),那么多的國家(地區)、那么多的廠商,標準肯定不一樣。企業要做的肯定是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生產。”梅新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