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預熱器是用于加熱二氧化碳氣體(CO?)的換熱設備,廣泛應用于化工、食品、醫藥、環保、能源等領域,例如二氧化碳驅油、碳酸飲料生產、超臨界 CO?萃取、化工合成反應(如制備甲酸、甲醇)、焊接保護氣預熱等場景。其核心作用是通過提高 CO?的溫度,滿足工藝對氣體物理性質(如降低黏度、提高流動性)或化學反應條件(如提升反應速率)的要求。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結構類型、應用場景及設計要點的詳細介紹:
二氧化碳 預熱器基于間壁式熱交換原理,通過熱流體(如蒸汽、導熱油、高溫煙氣、電加熱元件等)與 CO?氣體的間接熱傳遞實現升溫。具體流程如下:
熱流體側:高溫介質(如 150℃的蒸汽、200℃的導熱油或電加熱產生的熱源)流經換熱設備的一側,釋放熱量。



CO?氣體側:低溫 CO?(如常溫 25℃或液態 CO?汽化后的低溫氣體)流經另一側,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如升至 80℃、150℃或更高)。
傳熱機制:
根據 CO?的流量、壓力、溫度需求及熱源類型,預熱器可采用以下結構:
結構:
由殼體、管束(光管或翅片管)、管板、折流板等組成。
熱流體:通常走殼程(如蒸汽、導熱油),橫向沖刷管束,通過折流板提高流速和湍流程度。
CO?:走管程,可設計為單管程或多管程(提高流速,增強換熱)。
特點:
若 CO?含水分或腐蝕性雜質(如工業尾氣中的 SO?),需選用耐腐蝕材料(如 316L 不銹鋼、鎳基合金)。
翅片管可強化殼程熱流體(尤其是氣體)的傳熱效率(如熱流體為煙氣時)。
適用場景:高壓 CO?(如驅油工程中 10MPa 以上的高壓氣體)或大流量工況。
優勢:結構堅固、耐高壓、易于清洗和維護。
設計要點:
結構:
特點:
傳熱效率高:波紋板片增大接觸面積,流體湍流程度高,傳熱系數比管殼式高 2-3 倍。
體積小、重量輕:節省安裝空間,適合現場改造。
適用場景:低壓 CO?(如食品行業碳酸飲料制備,壓力通常 < 1MPa)或中小流量工況。
優勢:
局限性:密封墊片易受高溫影響,適合熱流體溫度≤200℃的場景(如熱水或低壓蒸汽加熱)。
結構:
在光管外側加裝翅片(如螺旋翅片、針狀翅片),增大熱流體側的傳熱面積。
熱流體:多為氣體(如高溫煙氣、熱空氣),走殼程,翅片彌補氣體側傳熱系數低的缺陷。
CO?:走管程,管內流速需保證≥5m/s 以避免積灰(若氣體含雜質)。
特點:
結構:
特點:
升溫快、溫度控制靈敏(配合溫控儀可實現 ±1℃精度)。
結構緊湊,無需外接熱源,適合無蒸汽或導熱油系統的場合。
適用場景:小流量、高精度控溫場景(如實驗室超臨界 CO?萃取,溫度需精準控制在 30-100℃)。
優勢:
局限性:能耗較高,不適合大流量工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