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津德尚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電化學工作站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電化學工作站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發展歷史:
1834年,法拉第電解定律的發現為電化學奠定了定量基礎。
19世紀下半葉,經過赫爾姆霍茲和吉布斯的工作,賦于電池的“起電力”(今稱“電動勢”)以明確的熱力學含義。
1889年,能斯特用熱力學導出了參與電極反應的物質濃度與電極電勢的關系,即著名的能斯特公式。
1923年,德拜和休克爾提出了人們普遍接受的強電解質稀溶液靜電理論,大大促進了電化學在理論探討和實驗方法方面的發展。
20世紀40年代以后,電化學暫態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電化學方法與光學和表面技術的聯用,使人們可以研究快速和復雜的電極反應,提供電極界面上分子的信息。
發展現狀:
電化學工作站已成為商品化的產品,不同廠商提供的不同型號的產品具有不同的電化學測量技術和功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化學工作站的應用領域還將不斷拓展和深化。
綜上所述,電化學工作站是一種功能強大、應用廣泛的電化學測量設備。它通過控制和測量電流和電壓,利用電化學原理來研究和改變物質的性質。在電化學機理研究、生物技術、物質分析、常規電化學測試、納米科學研究、傳感器研究、腐蝕及防護研究以及能源材料研究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