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流體能夠應用在哪些地方
超臨界流體是指溫度及壓力均處于臨界點以上的液體。超臨界條件下的氣體,也稱為超臨界流體(SF),是處于臨界溫度(Tc)和臨界壓力(Pc)以上,以流體形式存在的物質。通常有二氧化碳(CO2)、氮氣(N2)等。
超臨界流體的應用
一、超臨界流體萃取
超臨界CO2具有無毒、無腐蝕性、不可燃燒、純度高,且價格低等優點,具有優良的傳質性質,擴散系數大,粘度低。與其他的超臨界流體相比,具有相對較低的臨界壓力和敏臨界溫度,適合處理熱敏性生物制品和天然產品。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SFE)分離過程的原理是利用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與其密度的關系,即利用壓力和溫度對超臨界流體溶解能力的影響而進行的。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來。當然,對應各壓力范圍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單一的,但可以控制條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減壓、升溫的方法使超臨界流體變成普通氣體,被萃取物質則*或基本析出,從而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所以超臨界CO2流體萃取過程是由萃取和分離過程組合而成的。
二、超臨界流體發泡
材料泡沫化是降低其密度,拓展其功能化應用的有效途徑。泡沫材料具有質量輕、隔熱、吸聲、抗震、比強度高、價格低廉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日用品包裝、體育器材、醫療設備配件、汽車工業以及建筑等領域。
超臨界流體發泡技術是近20年快速發展起來的制備微孔塑料的有效方法。得到的微孔塑料泡孔尺寸更小、泡孔密度更高、綜合性能也更為優異,并且,超臨界流體發泡成型方式多樣,適用于高溫熔融溫度聚物的發泡。因此,該技術為特種工程塑料泡沫的制備提供了新途徑。
相較于其他發泡方式而言,超臨界流體發泡主要包括間歇法、連續擠出法。
間歇法
間歇法屬于靜態發泡方式,通常是將聚合物樣品放入高壓釜內,進行靜態吸附,然后根據飽和溫度與聚合物玻璃化轉變溫度的關系,選擇一次泄壓或二次油浴升溫的方式,進行聚合物發泡。但無論是一次泄壓還是二次升溫,需要溫度均遠低于其熔融溫度,因此,間歇式發泡過程不受聚合物熔融溫度的限制。
此外,間歇式發泡裝置的結構相對簡單,可控性較強,不僅是進行微孔聚合物成型機理的研究和工藝參數確定的有效方法,而且還可以為注射成型與確定擠出成型設備的設計及工藝參數條件,提供一定的指導。
連續擠出法
超臨界擠出發泡屬于動態發泡方式,是基于傳統擠出或注塑成型,并且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發泡方式。其與傳統擠出、注塑的主要區別在于,需要通過特殊的設備及技術手段將超臨界流體在擠出機或注塑機的熔膠塑化段注入超臨界流體,使超臨界流體與聚合物熔體在高溫高壓下,形成均相體系,最后,通過注塑充模或擠出時的壓力降進行發泡,冷卻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