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郵編:201615
聯系人:盤工
電話:17321276328
傳真:86-021-57686520 1801406374@qq.com
手機:17321276328
留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www.famazy.com
網址:www.famazy.com
商鋪:http://www.grannyfreesex.com/st320650/
眾淵根據自身經歷談談計量監督費用貴與不貴問題?
點擊次數:818 發布時間:2018-10-30
眾淵根據自身經歷談談計量監督費用貴與不貴問題?
眾淵砝碼廠2018.10.30
眾淵根據自身經歷談談計量監督費用貴與不貴問題?
我們經常收到客戶的抱怨,像“買一支水銀溫度計只要20元,可是檢定費卻要60元!!!那還不如不檢定,直接換新的就好啦”。
“檢定溫度計比買一個新的還貴啊?”,“你們是不是收費虛高啊?!”
每每聽到這些,心里是崩潰的。現在,我們來幫大家討個說法,
隔行如隔山,大部分群眾對于計量僅僅停留在“檢秤”的畫風中,會從表面來判斷計量檢定費用的合理與否,從而引發一些小插曲。所以,我們為各位解疑答惑,希望大家看完,能夠給予多的體諒與理解(多美好)。
一支玻璃水銀溫度計的檢定究竟有幾個步驟?
1.布置檢定裝置
2.啟動恒溫槽,設定檢測溫度
3.等待半小時。。。
4.把溫度計**恒溫槽
5.待溫度計顯示值穩定
6.通過監視器放大顯示刻度
7.讀取數據,準確記錄
這貨在恒溫恒濕實驗室一躺就是兩天,為嘛?就是要讓它“靜以修身”,以準確度。
檢定過程中也是需要很走心,不然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大家以為這樣就結束檢定流程了?NONONO,每支玻璃水銀溫度計要檢定不少于三個溫度點,每個溫度點的測量均需重復上述的步驟。所以,一支玻璃水銀溫度計的檢定過程少需要2個小時。
而且,玻璃水銀溫度計的檢定依據是JJG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體溫度計》,它對實驗室的環境條件、標準裝置及附屬設備(包括恒溫槽、標準鉑電阻溫度計和高精密數字溫度計等)的不確定度、大允許誤差等技術指標以及檢定員的操作過程都是很嚴格的!
檢定費高,高在哪?
計量檢定的收費標準是由財政、物價部門統一制定的,依據是計量檢定成本,主要包括計量標準裝置及附屬設備折舊費和維護費、計量標準器具溯源與考核費、原材料費、能源消耗費以及用于檢定要求的環境條件費用等等。例如,購置一套檢定玻璃水銀溫度計的標準裝置少需要20萬,還有該套標準裝置每年都產生其量值準確的溯源、考核等等的維護費用。同時,計量檢定員需要經過培訓并具備資質。而溫度計的則是流水線式的批量,很多家庭小作坊也能進行。因而,檢定的投入高于的投入,這筆賬大家算了嗎?
就這一套紅外測溫儀檢定裝置,就以六位數的人民幣計算,但是在檢定裝置大家庭中,它的價格還是算比較討喜的。
要求嚴格的恒溫恒濕實驗室是進行檢定/校準的備環境,但這也需要成本啊!
問題又來了,既然溫度計的檢定成本這么高,我們不如不檢,到期直接換新的就好啦咱們是斯文人,一言不合就講道理。下面要開始講道理了……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從法律層面來說,對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衛生、環境方面,并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不管新與舊,在使用前和后續周期須實施強制檢定;從技術層面來說,計量器具的準確性與環境、地理位置等條件有密切的關系,比如電子秤是利用重力原理來測量物體的重量,但各地重力加速度不同,導致未經檢定的電子秤對同一物體的測量值會出現偏差,所以使用電子秤須進行重力修正;同時,計量器具出廠后經過運輸等過程,可能會對計量器具的準確度造成影響,并且計量器具的計量特性也是會隨時間產生變化的;從保障民生質量安全的角度講,計量檢定能夠確保計量器具量值的準確。
溫度計的出廠檢測和使用時的計量檢定是兩回事。每個溫度計在出廠時雖然都有合格證,但這個合格證是工廠自己的QA人員檢測后得出的,檢測依據、檢測標準以及對檢測人員的要求等多方面均與計量檢定要求不同。同時,出廠檢驗是抽樣檢測,不具有法律效應。而計量檢定是由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查明和確認計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過程,其所出具的檢定報告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換句話說,只有經檢定合格的溫度計才能它的測量準確度,而新買回來的溫度計,即使具有合格證的也不能它的量值準確。所以,對計量器具進行強制檢定是有要的。
其實,能夠檢測的器具辣么多,大概有5000個品種,而能說出來的“檢定費高于貨值”的計量器具其實不到10種,主要是一些制作工藝簡單,技術含量低,制作成本低的計量器具,如溫度計、壓力表、水表、鋼卷尺、密度計等。
另外,還要小小聲并意志堅定地說一下:“其實在香港,其玻璃液體溫度計的校正收費按不同要求分別為460元、980元和1970元。與香港或的檢定價格相比,我們計量檢測機構的檢測價格普遍偏低。
所以,一些產品檢測費高于貨值是合理的,是常態。同行和磚家們都普遍贊同這一說法。因為對于低值產品來說,檢測成本往往高于成本,因而檢測費是不是高了應具體分析,不能籠統地說檢測費高于貨值就不合理。社會上有些人不了解情況可以理解,但有些企業明知檢測費用大于費用,卻一味的抱怨檢測費過高,實質上是反映其沒有把產品放在位置來看待。有些企業往往只追求產量規模,對事關質量的檢測則視為可有可無,舍不得投入,因而往往抱怨檢測費過高,這是應該改正的啊。
眾淵根據自身經歷談談計量監督費用貴與不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