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武漢西爾福貿易有限公司>>P+F/倍加福>>傳感器>> NJ15-30GK-N倍加福P+F傳感器圓柱形外殼材料PBT
NJ15-30GK-N倍加福P+F傳感器圓柱形外殼材料PBT
NJ15-30GK-N倍加福P+F傳感器圓柱形外殼材料PBT
穿山甲又叫鯪鯉,根據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的記載,穿山甲是一種食蟻動物,它“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圍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李時珍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進行穿山甲解剖,發現該動物的胃里確實裝滿了未消化的螞蟻,證明了本草書的記載是正確的。但李時珍發現穿山甲不是由鱗片誘蟻的,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他修訂了本草書上關于這一點的錯誤記載。同時他又在民間收集了穿山甲的藥用價值,記載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的順口溜。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吃了以后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來到北方。終于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像茄子葉,花像牽牛花,早開夜合的曼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乃驗也。”并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據現代藥理分析,曼陀羅花含有東莨菪堿,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髓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珍在做曼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于大豆有解百藥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時珍不僅對植物藥、動物藥進行仔細的調查、觀察,對礦物藥也做了不少調查工作。他曾到過銅礦、鉛礦、石灰窯等地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本草書的記載,鉛是無毒的物質。李時珍為了了解鉛的性能,深入礦區,見到礦工們的艱苦工作條件,寫道:“鉛生山穴石間,人挾油燈入至數里,隨礦脈上下曲折砍取之”通過對礦工們的健康調查,認識到鉛是有毒物質,“性帶陰毒,不可多服”。同時又掌握了鉛中毒會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現黃疸癥狀。“若連月不出,則皮膚萎黃,腹脹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銀”據以前本草書記載,言無其毒;言其久服*;言為長生不老之藥。確有其事嗎?李時珍通過調查,認識到水銀是由丹砂加熱后分解出來的(“汞出于丹砂”);水銀和硫磺一起加熱,可以變成銀朱(硫化汞);水銀加鹽等,又可以變成另一種物質,名叫輕粉。由此,他記述水銀是一種“溫燥有毒”的物質。“若服之過劑”“則毒被蒸竄入經絡筋骨”,“變為筋攣骨痛,發為癰腫疳漏,或手足破裂,蟲癬頑痹,經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無窮。”李時珍又根據六朝以來久服水銀而造成終身殘廢的歷史事實,駁斥了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老的無稽之談,并寫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時珍是一個富有求實精神的醫藥家;為了完成修改本草書的艱巨任務,他幾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同時,他又參閱了800多家書籍,經過3次修改稿,終于在61歲(公元1578年)的那年,編成了《本草綱目》。后來又在他的學生、兒子、孫子的幫助下,使《本草綱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綱目》包含著李時珍將近30年的心血,記錄著李時珍飽嘗苦辛的艱難歷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