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地埋式A2O污水處理設備
地埋式A2O污水處理設備廠家報價
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適用于氨離子濃度在10~100mg/L的廢水。其原理是選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將水中的銨離子與樹脂上的鈉離子交換,從而達到去除銨的目的。沸石具有從含鈉、鎂和鈣等離子的溶液中有選擇地去除氨離子的特點,因而選其作為交換樹脂也叫有選擇性的離子交換法,穿透的樹脂要用2%的氯化鈉溶液再生,再生液經過去氨處理后再循環使用,達一定的循環率后排放。離子交換除氨法樹脂的再生操作復雜,設備及管道的腐蝕嚴重,再生下來的氨回用價值不高,因此工業型規模應用很少。
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是通過向水中投加化學藥劑,使氨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從而達到廢水脫氨的目的。一般所用的化學藥劑為鎂鹽和可溶性磷酸鹽。化學沉淀法的氨氮脫除率一般為80%-90%。工藝比較簡單、設備投資較少。但是由于需要向廢水中投加國家嚴格控制排放的磷酸鹽(*標準要求磷<0.5mg/L),后續除磷要求很高。因此該工藝一般只適用于氨氮和磷同時存在的場合。
膜分離法
采用膜分離技術處理氨氮廢水是近幾年來研究比較多的廢水脫氨技術之一。膜分離技術處理氨氮廢水的處理效果比較好,條件溫和。但是由于氨氮廢水中往往有較多的固體懸浮物及易于結垢的鹽類,考慮到膜的阻塞及再生問題,膜分離技術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其長周期運行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
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
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的投資和運行費用都比較高。而且,電滲析的預處理要求高,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短,目前在國內應用極少。
孟河鎮通江花園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主體竣工。該項目采用成熟的歐洲人工濕地技術,為解決城郊接合部和農村地區的分散污水探索了新路。
為解決分散污水的治理問題,市規劃局、中德項目辦公室及新北區政府經過認真調研和充分論證,確定在新北區孟河鎮通江花園北側、新孟河南側建設分散式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該項目用地面積0.61公頃,總投資160萬元,服務人口約1300人,建成后每天可處理生活污水140噸。
“人工濕地”是如何治污的?據介紹,該系統的處理流程是:將分散的污水通過管網集中至沉淀調節池,沉淀后提升到人工濕地,由濕地上種植的根系發達的蘆葦等植物進行生態處理,既達到處理污水的效果,又美化了環境。人工濕地設計的化學需氧量(COD指標)削減率達90%,出水可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一級B標準。該系統有效利用了廢棄的河畔空地,節約了土地,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于一體。
該工程的核心部分是污水生物濾床及污泥生物濾床,每一步施工都得到了德國監理專家的指導,施工質量得到了德國專家的好評。經過市排水管理處近半年時間努力,人工濕地的主體部分已于3月底完工,污水管網等配套工程將于4月底完成。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周邊居民的居住環境,為長江及太湖流域城郊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提供樣板。
空氣吹脫法一級除氨效率一般為85%左右,要達到更高的處理要求,則需要多級串連操作。另外,因為廢水中氨的平衡濃度受溫度影響非常大,因此水溫低時采用空氣吹脫效率很低,一般不太適合在寒冷的冬季使用。在空氣吹脫工藝中,如果將廢水及空氣進行加熱,提高操作溫度,可以提高脫氨效率,但是由于系統熱量無法實現綜合回收利用,會導致其廢水處理單耗顯著增加,其經濟性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通常認為空氣吹脫法比較適用于1000mg/L以下的較低濃度氨氮廢水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