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WSZ-1.5
污水處理設備系列:WSZ-0.5、WSZ-1、WSZ-1.5、WSZ-2、WSZ-3、WSZ-5、WSZ-10
WSZ-A-0.5、WSZ-A-1、WSZ-A-1.5、WSZ-A-2、WSZ-A-3、WSZ-A-5、WSZ-A-10
WSZ-AO-0.5、WSZ-AO-1、WSZ-AO-1.5、WSZ-AO-2、WSZ-AO-3、WSZ-AO-5、WSZ-AO-10
魯盛環保生產的污水處理設備常用于處理生活污水、醫療污水、餐飲污水、洗滌污水、屠宰污水及類似的工業污水等。
合作成功,廠家送貨上門并派技術安裝。
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 reactor, 簡稱MBR) 是由膜分離和生物處理組合而成的一種新型、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膜分離技術最早應用于微生物發酵工業, 隨著膜材料和制模技術的發展, 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 已經涉及化工、電子、輕工、紡織、冶金、食品和污水處理等多個領域。
MBR處理工藝在日本、加拿大等許多國家已經得到較好的運用, 與傳統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相比, MBR 存在如下的優點: 可以使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分開, 使運行控制更靈活, 穩定; 利于世代時間長的硝化細菌的增殖, 從而提高硝化效率;污泥濃度高, 從而傳氧效率高達26%~60%左右,節省耗能;反應器內MLSS可高達15000mg/L~30000mg/L,使裝置處理容積負荷大, 減少占地, 也便于活性污泥法的改造; 膜生物反應器利用其高的MLSS, 可以保證有機負荷高峰期的出水水質, 且在低峰期污泥可以進行自身消化, 使剩余污泥比常規活性污泥法處理少50%~80%, 可減少剩余污泥的處置費用;膜生物反應器由于存在高濃度的MLSS, 硝化與反硝化同時存在, 具有很高的反硝化效果, 脫氮能力強。而在需要高效除磷時, 只需往污水中投加少量的明礬,因為膜能有效地分離這些不能沉淀的細小微絮凝體, 只要其粒徑小于0.2μm即可。
國外分散式處理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分散式處理技術包括了污水的收集、處理、排放及回用。在污水收集方面,為實現廢棄物的源頭減量控制,需要改進傳統的洗菜水、洗浴水與糞便混合的衛生設備,主要方法是減少糞便沖洗水或采用無水收集。瑞典已經逐步應用了尿液分離式衛生間,德國等國家也在進行真空無水收集系統的研究和推廣,而印度則是通過分散雨水的收集與排放來減少混合污水量,并利用收集的雨水有效解決了缺水問題。
在污水處理方面,廣泛采用了自然土地處理法和生物-化學處理法。澳大利亞出現了一種Filter(非爾脫) 的高效、持續性的污水灌溉技術。它先將污水用于作物灌溉,然后將經過灌溉土地處理后的水匯集到地下暗管排水系統中排出,特別適用于土地資源豐富、可以輪作休耕的地區,或是以種植牧草為主的地區,一般用于大田作物。
美國是發展人工濕地最多的國家,有600多處人工濕地用于市政、工業和農業廢水。在歐洲一些國家,如丹麥、德國、英國等至少有200 多人工濕地在運行,多用于對人口規模近千人的鄉村級社區進行處理。韓國作為一個具有典型春旱氣候的國家,發展了人工濕地與廢水穩定塘相結合的土地處理技術, 穩定塘儲存用水可用于春旱的補充用水。可見,用人工濕地+ 穩定塘技術進行污水處理和農業應用可以作為分散農村地區的保護水體和克服水短缺的一種方法。有污水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污水寶項目服務平臺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
厭氧消化技術具有低造價、低運行費、能回收利用能源等特點,它在分散生活污水的處理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研究與應用。近20 年來,發展了越來越多的高速處理設備和技術, 如厭氧濾池(AF) ,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ASB),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EGSB) 等,荷蘭、巴西、哥倫比亞、印度等國家已建成生產性UASB來處理生活污水,但厭氧技術在低溫下的應用仍然是研究的難點與熱點。
“精確曝氣”技術成效面臨各種考驗,甚至有人認為精確曝氣屬于“商業炒作”,之所以出現以上情況和現象,劉智曉博士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目前污水廠自控系統的方案設計環節與精確曝氣技術的要求上存在脫節,也就是設計院的自控方案往往采用傳統的“DO-閥門開度”調節方式,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嵌入精確曝氣技術。主要因為精確曝氣技術往往掌握在一些專業公司,同時業主也往往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或者不想增加這部分投資,因此按常規的曝氣控制方式很難穩定地實現精確曝氣進而實現節能目的。對于改造項目,在原有系統上嵌入基于精確曝氣算法的新的鼓風曝氣控制回路,實施起來確實不易。因此劉博士建議,盡量在污水廠設計、設備采購時將精確曝氣技術融入整個污水廠投資范圍內。
二是精確曝氣技術要依賴高質量的硬件設備,如空氣線性調節閥(如菱形調節閥),高質量的DO儀等,而這部分投資較大,無論是對新建或對改造而言確實都需要斟酌,而常規的電動調節蝶閥無法做到曝氣量的精確控制。
三是精確曝氣技術依賴比較可靠的控制算法及軟件編程,而目前基于精確曝氣的算法和實現方式很多,不同公司的算法也是“各顯神通”,甚至“獨辟蹊徑”,感覺確實有些“眼花繚亂”,實際上這些不同的實施方式基于控制原理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實施效果、控制過程穩定性方面肯定不同。目前,污水廠主流的精確曝氣系統還是基于生物池DO設定值的精確控制,實際上這種控制存在非常大的工藝、技術缺欠。因此,目前國際上*的一些控制系統正逐漸采用基于NH3-N、NO3-N、TP等在線水質儀表參與過程控制,當然這需要高質量高穩定性的傳感器和維護水準。
四是精確曝氣系統需要高素質的運營維護,很多污水廠即使擁有硬件,但管理往往跟不上,也是導致精確曝氣系統不能實現既定功能的重要原因。因此,污水廠實施并實現精確曝氣的預定功效,以上條件缺一不可。
另外,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公司提供精確曝氣系統的服務,盡管在技術細節、控制方式及原理有較大不同,但是基本原理是相似的,即實現“按需曝氣”,采用閉環控制系統,不但采集生物池DO等工藝在線監測數據,甚至也采集NH3-N等水質指標作為反饋控制信號參與系統控制。此外在前饋方面,采集進水流量Q、進水水質指標,如COD、NH3-N等。這樣形成了一個“前饋-后饋”閉環控制回路。在閉環控制方面,劉總建議將NH3-N甚至PO4-P引入控制回路。他認為,DO只是一個工藝指標,而我們控制的實際上是出水水質指標。控制系統不但對生物池每個反應區域進行單獨的DO控制,而且對出水NH3-N進行反饋控制。
除了此種方式的“精確控制”曝氣方式外,也有一些國外的公司推出了基于ASM2、ASM2D等活性污泥數學模型的精確曝氣系統,這些系統在國內有應用案例,但是這種系統較依賴一些生化過程動力學參數及化學計量學系數的提取及準確設定,其中有幾個關鍵參數需要定期測定、校準。而這些關鍵參數依賴污水廠長周期的運行數據作為支撐,所以實際運行數據的準確性影響該系統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此種系統到底應用效果如何,尚待時間驗證。
最后劉智曉強調,即使擁有精確曝氣系統,也需要強化運營維護及管理,而不能僅僅單純依賴自控系統。再*的控制系統,沒有高質量的維護和管理也是不能持久的。因此,真正具有效果的控制系統一定是“自動”和“手動”相結合的。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WSZ-1.5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
分散式廢水處理工藝可以粗略地分為以下幾類:
(1) 自然系統, 即利用土壤作為處理和處置的媒體, 包括土地應用、人工濕地、地下滲濾等。還有一些污泥處理系統, 如干沙床和瀉湖。
(2) 集水系統, 即不使用傳統的重力式污水管, 而代以輕質塑料管,其優點是埋深較淺、管接少、連接結構不復雜。常用的污水管道有壓力式、真空式和小直徑重力式。
(3) 傳統的處理系統, 即結合生化和物化工藝, 由池、泵、鼓風機和其他機械裝置組成的系統, 其包括3種形式: 懸浮式生長, 固定式生長, 兩者混合。這一類也包括對污泥的處理, 如消化、脫水和堆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