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WSZ-2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污水設備處理水量集合:5噸/天、8噸/天、10噸/天、15噸/天、20噸/天、25噸/天、30噸/天、35噸/天、40噸/天、50噸/天、60噸/天、70噸/天、80噸/天、90噸/天、100噸/天、120噸/天、150噸/天、200噸/天、250噸/天、300噸/天、400噸/天、500噸/天、1000噸/天。
污水設備常用工藝:AO、A2O、MBR、MBBR、SBR等。
出水標準為:一級標準(A、B),二級標準。
公司除為客戶提供WSZ-2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外,還有報價、出技術方案、施工圖紙、看現場、操作人員的培訓、設備的安裝、設備的維護及維修。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
(1)工藝流程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內設置若干豎向導流板,將反應器分隔成串聯的幾個反應室,每個反應室都可以看作一個相對獨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統,廢水進入反應器后沿導流板上下折流前進,依次通過每個反應室的污泥床,廢水中的有機基質通過與微生物充分的接觸而得到去除。借助于廢水流動和沼氣上升的作用,反應室中的污泥上下運動,但是由于導流板的阻擋和污泥自身的沉降性能,污泥在水平方向的流速極其緩慢,從而大量的厭氧污泥被截留在反應室中。將生理條件*不同的發酵細菌和甲烷細菌兩大菌群進行的生化過程分別在兩個容器中順序獨立完成,并且維持各自的環境條件,就形成了兩相厭氧消化系統。
(2)特點
結構簡單,沒有特殊的氣固分離系統,運用擋板構造在反應器內形成多個獨立的反應器,實現了分相多階段缺氧,其流態以推流為主,沖擊負荷及進水中的有毒物質具有很好的緩沖適應能力,還具有不短流,不堵塞,無需攪拌和易啟動的特點。
IC反應器(1985年)
(1)工藝流程:
IC主要由進水系統、兩層三相分離器、出水系統、循環系統、氣液分離器、罐體等組成,具體構造如圖7所示,分為進水區(布水區)、主反應區、精處理區、沉淀區、出水區、沼氣區等。簡單地說,IC實際上是由上下兩個UASB一體化組合而成。
廢水由進水系統從反應器底部進入主反應區,并通過進水系統使其與污泥混合,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降解,并產生沼氣。沼氣由集氣罩收集后經上升管上升至氣液分離器。在沼氣的上升過程中,把主反應圖7IC反應器構造圖區的混合液提升至氣液分離器,經分離后的沼氣由頂部管道排出反應器,分離后的泥水混合液則經氣液分離器底部的下降管返回至主反應區,并與底部污泥、進水充分混合,實現了主反應區混合液的內部循環。經主反應區處理后的混合液繼續上升至精處理區,廢水中剩余有機物在此得到進一步處理。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由集氣罩收集后經集氣管進入氣液分離器。其泥水混合液在沉淀區進行分離,上清液經集水槽排出反應器,分離后的污泥則自動返回精處理區。
特點
通過增加高徑比,提高反應器上升流速,提高傳質效率,維持反應器較高的污泥濃度,增強對于有機物的去除效果;同時,降低了停留時間、減小了占地面積,提高了抗沖擊負荷和容積負荷。平面布置一般為圓形、矩形、方形,池體結構多為鋼制、鋼筋混凝土,上升流速:2~10m/h,高度一般為16~25m。
中水回用的常規工藝
中水處理工藝的選擇工作必須在大量資料調研和系統試驗研究的基礎上慎重進行,如果中水處理工藝標準選擇過高,會增加中水處理設施的初期投資、運行費用和日常維護費用,導致中水處理成本和中水用戶的負擔費用增加;但如果中水處理工藝標準選擇過低,會使中水水質不能達到相關標準的規定,影響中水的正常使用。
國內中水處理基本工藝有:二級處理→消毒;二級處理后→砂過濾→消毒;二級處理→混凝→沉淀(澄清、氣浮)→砂過濾→消毒;二級處理→微孔過濾→消毒。
中水回用按處理方法,一般分為3種類型:
中水回用處理1 .物理處理法:
膜濾法,適用于水質變化大的情況。
采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并作為濾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濾膜截留,溶液被濃縮并以濃縮形式排出。
中水回用處理2 .物理化學法:
適用于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淀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采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精良,結構緊湊,占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中水回用處理3 .生物處理法
適用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如圖所示)、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 + 生物濾池;生物濾池 + 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城市中水回用后對水質要求程度不同時的處理工藝:
中水的處理工藝首先取決于對中水水質的要求,參照國外經驗,中水用于城市雜用水時應分為非限制性接觸與限制性接觸2 種用水,在中水使用中,應盡可能地避免再生水與人體的直接接觸,但在某些場所不可避免地確實存在著發生與人體接觸的機會,把其中可能會與人體接觸的用水定為非限制性接觸再生水,而不可能與人體接觸的用水定為限制性接觸再生水。非限制性接觸的含義并不是鼓勵人們讓再生水與人體接觸,而是在確定再生水水質時要考慮到再生水有與人體直接接觸的可能,而制定更安全的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