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荊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
荊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公司適用于:光伏電站、變電站、農村、美麗鄉村建設、廠區、員工宿舍、各種大小醫院、各種洗滌污水、餐飲污水、屠宰污水、養殖污水、噴涂污水、景區、服務區、度假區、收費站、加油站等。
一體化設備可用于處理的水量:1-4000噸。
化學法除磷
化學法是早采用的一種除磷方法。它是以磷酸鹽能和某些化學物質如鋁鹽、鐵鹽、石灰等反應生成不溶的沉淀物為基礎進行的。
化學法的特點是磷的去除率較高,處理結果穩定,污泥在處理和處置過程中不會重新釋放磷而造成二次污染,但污泥的產量比較大。
生物法除磷
生物法除磷是新工藝,近二十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研究。它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污水中溶解性磷酸鹽的過量吸收作用,然后沉淀分離而除磷。
含有過量磷的污泥部分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大部分和污水一起進入厭氧狀態,此時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厭氧發酵產酸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苷;而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厭氧的不利狀態下,將體內積聚的聚磷分解,分解產生的能量部分供聚磷菌生存。
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動吸收乙酸苷轉化為PHB的形態儲藏于體內。聚磷分解形成的無機磷釋放回污水中,這就是厭氧放磷。進入好氧狀態后,聚磷菌將儲存于體內的PHB進行好氧分解并釋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殖,部分供其主動吸收污水中的磷酸鹽,以聚磷的形式積聚于體內,這就是好氧吸磷。
由于活性污泥在運行中不斷增殖,為了系統的穩定運行,必須從系統中排除和增殖量相當的活性污泥,也就是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包含過量吸收磷的聚磷菌,也就是從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質。這就是厭氧和好氧交替的生物處理系統除磷的本質。
從以上論述可知,在厭氧狀態下放磷愈多,合成的PHB愈多,則在好氧狀態下合成的聚磷量愈多,除磷的效果也就愈好。合成PHB的量和碳源的性質密切相關,乙酸等低級脂肪酸易被聚磷菌吸收轉化為PHB,因而在厭氧區加入消化池上清液可提高放磷速率。
硝酸鹽對厭氧放磷不利,它有助于反硝化菌的增長,從而和聚磷菌爭奪碳源,抑制其生長和放磷。溫度對放磷也有重要的影響。當溫度從10℃上升到30℃時,放磷速率可提高5倍。生物除磷的基本類型有二種:A/O法城市污水的深度處理---氮磷的去除和Phostrip工藝城市污水的深度處理---氮磷的去除)。
(1)A/O法是由厭氧池和好氧池組成的同時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及磷的處理系統。
為了使微生物在好氧池中易于吸收磷,溶解氧應維持在2mg/L以上,pH值應控制在7—8之間。磷的去除率還取決于進水中的BOD5與磷濃度之比。
(2)Phostrip工藝
該工藝主流是常規的活性污泥工藝,而在回流污泥過程中增設厭氧放磷池和上清液的化學沉淀池,稱為旁路。約0.1~0.2qv的回流污泥經厭氧放磷后再和進水一起進入曝氣池吸收磷。因而該法是一種生物法和化學法協同的除磷方法。該工藝操作穩定性好,出流中磷含量可小于1.5mg/L。
生物脫氮除磷
為了達到在一個處理系統中同時去除氮、磷的目的,近年來,各種脫氮除磷工藝應運而生。主要是A2/O工藝、改進的Bardenpho工藝、UCT工藝和SBR工藝。
A2/O工藝
在原來A/O工藝的基礎上,嵌入一個缺氧池,并將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中,達到反硝化脫氮的目的,這樣厭氧一缺氧一好氧相串聯的系統能同時除磷脫氮。簡稱A2/O工藝。
該處理系統出水中磷濃度基本可在1mg/L以下,氨氮也可在15mg/L.以下。由于污泥交替進入厭氧和好氧池,絲狀菌較少,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好。
2:改進的Bardenpho工藝
改進的Bardenpho工藝由四池串聯,即缺氧一好氧一缺氧池一好氧池。類似二級A/O工藝串聯。第二級A/O的缺氧池基本上利用內源碳源進行脫氮,后的曝氣池可以吹脫氨氮,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為了提高除磷的穩定性,在Bardenpho工藝流程之前增設一個厭氧池,以提高污泥的磷釋放效率。只要脫氮效果好,那么通過污泥進入厭氧池的硝酸鹽是很少的,不會影響污泥的放磷效果,從而使整個系統達到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3:UCT工藝
在改進的Bardenpho工藝中,由于二沉池回流污泥中很難避免有一些硝酸鹽回流到流程前端的厭氧池,從而影響除磷效果;為此,UCT工藝將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回流到缺氧池,污泥中攜帶的硝酸鹽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脫氮。同時為彌補厭氧池中污泥的流失,增設缺氧池至厭氧池的污泥回流。這樣厭氧池可免受硝酸鹽的干擾。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的設計主要是對生活污水和與之相類似的工業有機污水的處理,其主要處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生化處理技術接觸氧化法,水質設計參數也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質設計計算,按進水平均為BOD5200mg/l計,出水BOD5按20mg/l計,共有六部分組成:(1)初沉池(2)接觸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裝置(5)污泥池(6)風機房、風機組成。
一、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簡介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在保證出水水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和簡化工藝流程。那么,圍繞時空要素,克服傳統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復雜的弊端,通過對構筑物合理的一體化設計,利用合理的時空安排,完成池體連續穩定工作的一體化裝置,便符合這一污水處理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既可以把曝氣和沉淀等操作按時間或空間順序進行調配,也可以把曝氣、沉淀單元或不同工藝的構筑物進行合建。其目的都是為了盡量減少占地面積、降低造價和運行費用,空間和時間則是此類工程設計的關鍵因素。國內外學者對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已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結合一些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如A/O、氧化溝、MBR和sBR等)設計制造各種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現有的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除一體化氧化溝外都比較適用于中小規模的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