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WSZ-0.5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絮凝沉淀設備、加藥設備、UASB厭氧反應設備、一體化泵站等污水處理設備生產廠家: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混凝沉降法是目前較常使用的化工廢水處理方法,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混凝劑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混凝效果的好壞,從而影響到水處理的效果。現階段較常用的混凝劑主要是鋁鹽、鐵鹽等無機混凝劑。
混凝劑的種類多種多樣,按照混凝劑的作用機制大致可分為3類:絮凝劑、凝聚劑和助凝劑。按照混凝劑的化學性質劃分,可分為無機混凝劑、有機混凝劑和微生物混凝劑。目前應用較廣的是高分子混凝劑,包含有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聚合硫酸鋁鐵等。高分子混凝劑比傳統的無機混凝劑分子量大,用量少,且電中和能力強,它的多核結構使其具有明顯的吸附作用。因此,高分子無機混凝劑的研究一直是水處理的重點課題。
混凝法主要有4種作用機理:①雙電層壓縮。在廢水中加入鹽類電解質,壓縮雙電層,使得分子間的靜電排斥作用減少,兩膠體間距縮短,吸引力增大。當加入的藥劑量達到一定數值時,微粒的動能就能超過靜電斥能,使得離子在碰撞時就會發生凝聚、沉降哺]。②化學一架橋作用。化學一架橋作用是指混凝劑中的粒子與膠體粒子通過相互橋連作用發生碰撞時,形成膠粒一聚合物一膠粒式的化學架橋,這樣就形成了絮凝體。③吸附一電中和。吸附電中和是膠粒表面電荷對異價粒子的吸附作用使其脫穩,從而發生絮凝作用。④網捕或卷掃式。當金屬氧化物或金屬鹽作為絮凝劑時,隨著加入量的增加形成沉淀,這些沉淀對水中污染物進行網捕、卷掃從而混凝沉降。在實際應用中,這4種機理一般會同時使用,只是不同水質使用的機理有主次之分。
混凝劑用于處理化工廢水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現已成為工業廢水處理的重要環節。混凝劑較常用于去除廢水中的固體、膠體顆粒物,降低廢水色度等指標,也對重金屬離子及微生物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混凝劑可以自成水質預處理系統,也可以與其他處理系統組合,一起發揮去除水質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功效,為水質改善作出大的貢獻。
整個過程從效能上可分為三段:
(1)預處理:由調節池、反應池、絮凝池及沉淀池組成,主要是去除水中的固體有機物,使水質透明清亮。(2)二級處理:由好氧曝氣及二沉池組成,主要去除廢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
(3)三級深度處理:由第二絮凝池、三沉池及砂濾組成,進一步去除水中剩余的少量有機物,并使水的透明度進一步增加。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WSZ-0.5工藝過程的簡述
污水經格柵攔截較大無機物(如廢玻纖絲、殘渣等)后進入調節池,經堰式流量計計量,進入反應池。在反應池投加堿式氯化鋁,使廢水破乳,并投加NaOH調節pH值在6.8~7.4之間。形成細小絮狀物,再進入絮凝池。在絮凝池中投加高分子絮凝劑,使廢水中的固體有機物形成大的絮凝體,進入*沉淀池沉淀分離。因此,對這類有機廢水處理來說,化學絮凝是一個很重要單元操作。通過化學絮凝預處理后,大部分固體有機物都分離出來了。沉淀池的上清液進入生化處理系統,進一步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
首先進入*曝氣池。*及第二曝氣池串連組成,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鼓風曝氣。在*曝氣池中投加N、P營養物質,經好氧曝氣處理后,絕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被生物分解去除,隨后進入第二沉淀池,使活性污泥分離。我們在調試過程中,利用杭州某一城市污水處理廠氧化溝中污泥自濃縮池濃縮后,引進本套系統進行接種、馴化及培養。取培養后的污泥進行鏡檢,對微生物種屬進行分析,發現主要為桿菌屬,并有少量的雙球菌。另外,直接利用低倍鏡可以觀察到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原生動物,主要為線蟲、順纖蟲、鐘蟲和輪蟲等。微生物在發揮其正常的有機代謝功能時,需要微量的無機元素和氮磷等。雖然在水這種介質中,必需的無機元素的數量是足夠的,但氮磷卻經常是不足的。這兩種元素是作為微生物的生命基礎的細胞核和酶的組成元素。如不能連續補充這些營養物制裁,微生物增殖即行中止,酶的生成受到抑制,并失去對有機物的降解功能,玻纖廢水中氮磷含量都很低,NH,-N含量一般在0.5~1.0mg/l,P含量在0.1~0.5mg/l左右。因此,在實際運行中,通過投加尿素和磷酸來補充N、PoN、P與有機物的配比按CODcr∶N∶P=100∶6∶2來控制。
A-B工藝
A-B工藝即吸附—生物降解技術。70年代德國亞深工業大學的Boehnke教授提出了吸附—生物降解工藝。由A段和B段組成,2段串聯運行,不設初沉池,污水經預處理后,直接進入A段曝氣池,A段曝氣池排出的混合液在中間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A段曝氣池、中間沉淀池及其回流和排泥組成A段處理系統。中間沉淀池出水進入B段曝氣池繼續進行處理,B段曝氣池混合液排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B段曝氣池、二沉池及其回流和排泥組成B段處理系統。工藝流程如圖:
有機廢水
A-B工藝中的A段為高負荷(通常BOD5的負荷>2.0kgBOD5/kgMLSS˙d)的生物吸附段,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作用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吸附于活性污泥上對其進行降解,A段產生的大量污泥在中間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停留時間30~6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