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包括大型污水處理廠的常用技術以及生物膜法、日本的凈化槽技術等,其共性是采用強動力曝氣供氧,運行能耗高,故障率高,需要專業人員維護。
![]() |
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
—— 銷售熱線 ——
13070717631 |
桂林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設備
公司批量生產桂林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設備。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
適于具有地勢差,房前屋后有空閑土地的山區農村。
局限性在于占地面積大,易受病蟲害的影響,生物和水力復雜性使人工濕地反而可能成為污染源;需要很長調試周期才能穩定運行。
地下滲濾
地下滲濾系統將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構造的滲濾溝中,污染物通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處理和凈化。
該種工藝技術是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經一定構造、距地面約50 cm深和具有良好擴散性能的土層中,污水緩慢通過布水管周圍的碎石和砂層,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層中擴散,并利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將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過濾、吸附、降解。
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建設容易、維護管理簡單,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整個處理裝置放在地下,不損害景觀,不產生臭氣。但是負荷較低,不適合人口集中、污水產量較大的地區。
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張墅村采用地下滲濾系統處理生活污水,出水達到GB 18918—2002一級B標準,且整個處理系統建造成本低,基本上無需維護。
生物+生態組合技術
處理效果良好,但其生物處理單元的運行費用和管理維護問題同樣突出。
地下滲濾污水處理復合技術
由此可見,現有污水處理技術要么運行能耗很大,管理維護復雜,要么所需土地面積很大,如何突破現有污水處理技術的瓶頸,使之適合我國的國情,已成為小城鎮、農村及部分生活小區等分散點源污水處理的重要課題。
為此,*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經過10多年的努力,研發了“高負荷地下滲濾污水處理復合技術”。它很好地解決了現有污水處理技術與我國基本國情之間的矛盾,是一項領xian的污水生態處理新技術。
該技術在以下幾方面的綜合優勢:
1、占地面積較小。日處理1噸污水僅需占地1.5-2.5m2,地表可規劃為花園綠地、旱地和休閑場地等。而傳統地下滲濾技術和人工濕地技術日處理1噸污水占地12-30m2,且地表不能硬化。
2、建設和運行成本低,維護簡便。建設成本與傳統工藝相近,運行成本僅0.05-0.10元/噸污水。設備簡單,且為間歇性短時工作制設備,維護簡便,無人值守。
3、使用靈活,無二次污染。日處理污水數噸至數千噸,不排放污泥,無異味、無噪聲,不滋生蚊蟲,地表可二次利用。
4、系統出水水質好。該系統具有脫氮除磷功能,出水水質可達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類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且運行穩定。
5、系統運行幾乎不受氣候條件影響。系統設置于地下,可以人為調節系統溫度,污水經處理后一年四季達標排放。
6、符合國情要求:克服了污水生物處理及其衍生技術運行成本高、管理維護復雜的缺點,克服了傳統地下滲濾技術和人工濕地技術占地面積大的缺點,克服了人工濕地運行受氣候條件限制且容易滋生蚊蟲的缺點,為了保障小規模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持續正常運行,該技術在大多數情況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簡稱BAF,是集生物膜法與活性污泥法兩者優點于一身的第3代生物濾池。BAF具有去除有機物、有害物質、脫氮、除磷的作用;占地面積小、基建投資少、能耗及運行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