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60m3/d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設備
公司批量生產60m3/d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設備。
處理原理是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好氧段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細菌(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缺氧段,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廢水處理裝置中的處理工藝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混合生物接觸氧化池。并且比活性污泥池的體積小,對水質適用性強,耐沖擊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同時在生物接觸氧化池中采用了新型彈性立體材料,它具有實際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掛膜、脫膜方便,在同樣有機負荷體積下,比其他填料對有機物的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綜上所述,鄉鎮衛生院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為核心處理工藝的廢水處理裝置,該工藝具有技術精良、處理效果好、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簡便等優點,可確保處理污水達標排放。
什么是pH值及其指示意義:
pH表示污水的酸堿程度。它是水中氫離子濃度倒數的對數值,其范圍為0~14,pH值等于7,則水呈中性,小于7呈酸性,數值越小,其酸性越強,大于7呈堿性,數值越大,其堿性越強。污水中pH值大小對管道、水泵、閘閥和污水處理構筑物有一定的影響。以生活污水為主的污水處理廠的pH值,通常為7.2~7.8。
什么是總固體(TS)?
是指水樣在100℃溫度下,在水浴鍋上蒸發至干所余留的總固體數量。它是污水中溶解性固體和非溶解性固體的總和。它可反映出污水中固體的總濃度。通過進出水固體的分析可反映出污水處理構筑物對去除總固體的效果。
什么是懸浮固體(SS)?
是指污水中能被濾器截留的固體物質數量。懸浮固體一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沉淀。測定懸浮固體通常是用石棉濾層過濾法進行。主要設備為古氏坩鍋。當化驗設備條件不具備時,也可采用濾紙作為濾器,從總固體與溶解固體的減差來求得懸浮固體量。測定懸浮固體時,由于濾器不同,常產生較大差異。
該項指標是污水基本的數據之一。測定進水和出廠水的懸浮固體,可用來反映污水通過初沉池,二沉池處理后,懸浮固體減少的情況,它是反映構筑沉淀效率的主要依據。
人工快滲處理工藝技術
人工快滲處理工藝技術是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人工土壤中,利用土壤的物理過濾、吸附及微生物的生化過程,使污水得以凈化,具有處理效果良好,投資少,管理方便,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等優點.
強化天然處理模式
充分利用自然界對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通過人為強化技術使水體達到自然修復。主要工藝技術有天然葦塘處理、生態河道自凈技術、河道阿科蔓生態處理技術等。
一般適用區域為:污染程度較輕、能夠通過自然凈化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至處理目標的水體,依托于池塘、清潔型小流域的構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