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1m3/h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設備大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地上式)、氣浮機、斜管沉淀池、疊螺機、玻璃鋼污水設備、三箱一體加藥裝置、消毒設備。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點,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不需要污泥回流,無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較活性污泥法簡單,對水量水質的波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等優點,被廣泛采用。其技術實質是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生長在填料表面,部分則是絮狀懸浮生長于水中。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以凈化。
低比表面積導致生物菌種數量及多樣性不夠理想,在單位容積內的生物菌種數量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污水處理效率。如果在現有填料基礎上附著高比表面積的多孔性物質顆粒物,使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積大大提高,將為生物菌種的生長和附著提供有利條件,從而提高單位容積內的生物菌種數量,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具體措施:選用比表面積大于900m2/g的活性炭粉末,經噴嘴霧化后噴出,被霧化的活性炭微粒通過槍口的極針或噴盤、噴杯的邊緣時因接觸而帶電,當經過電暈放電所產生的氣體電離區時,將再一次增加其表面電荷密度。這些帶負電荷的活性炭微粒在靜電場作用下,向填料表面運動,并被沉積在填料表面上形成均勻的碳粉涂層。然后進入吹脫工序,用較高的風速,將填料表面附著不牢的碳粉吹脫,最終得到附著力強、比表面積高的生物填料,這種填料表面的活性炭粉,在使用過程中,在增大填料比表面積,為生物菌種的生長和附著提供有利條件,從而提高單位容積內的生物菌種數量的同時,也會吸附水中的有機物,供生物菌種分解,從而提高污水處理效率。該方法成本低,容易實施,而且在后期的運行中不需要耗能。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于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厭氧層、好氧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氧層的好氧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氧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廢水中微生物沿固體(可稱載體)表面生長的生物處理方法的統稱。因微生物群體沿固體表面生長成粘膜狀,故名。廢水和生物膜接觸時,污染物從水中轉移到膜上,從而得到處理。其基本機理見水的生物處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曝氣生物濾池或厭氧生物濾池。前三種用于需氧生物處理過程,后一種用于厭氧過程。最早出現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間歇砂濾池和接觸濾池(滿盛碎塊的水池)。它們的運行都是間歇的,過濾-休閑或充水-接觸-放水-休閑,構成一個工作周期。
1m3/h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膜生物反應技術的優勢
膜生物反應技術通過將膜分離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污水的深度凈化,因此,也吸收了2種污水治理技術的優點,在環境工程應用中占有一定的優勢:
(1)膜生物反應技術能夠顯著降低污泥產量,運用膜分離單元對雜質及有機物的隔離作用,將污泥限制在反應器內部,由于池內的環境不利于有機物的繁殖,反應器內的污泥缺乏生成所必要的氧氣等營養物質,使污泥的產量大幅降低,以實現低排甚至污泥的目的,也是膜生物反應技術在環境工程污水凈化應用中的主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