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一體化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調節池出水由二次提升泵提升至氣浮池,大量溶解性油脂與細小懸浮物通過氣浮裝置去除,以減輕后續處理單元負荷。
廢水隨后進入水解酸化池,利用異養兼性菌和厭氧菌將廢水中難降解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易降解小分子有機物。在轉化過程中降解相當數量有機污染物,降低COD濃度,提高廢水可生化性,為后續好氧處理工藝創造條件。
之后廢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填料上長滿生物膜,在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廢水中的有機物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接觸氧化池采用三級推流形式,逐級去除有機污染物。
出水進入混凝反應池,投加一定量的混凝劑進一步去除懸浮物并在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后進入消毒池消毒后達標排放。
隔油沉渣池、氣浮裝置、二沉池的浮渣與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濃縮池濃縮,經過污泥脫水機脫水外運統一處理。
經過調試運行,處理系統在COD濃度較高的情況下長期運行,能保持很好的處理效果,對COD、BOD5與SS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出水水質優于排放標準。
一體化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工藝一般由三部分構成,提升裝置、氧化曝氣裝置和反應池,在PLC控制系統的控制下生活污水依次經過微生物厭氧發酵、好氧分解、厭氧發酵過程,提高反應效率,縮短反應時間,處理后水自動外排至污水回收池通過蒸發重新進入生態循環。為了保護前線員工生活質量。
污水組成特點,采用缺氧降解與氧化分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污水經沉淀,達到污水排放標準后提升至污水回收池。
生活污水排放后經化糞池(調節池)緩沖沉淀,大顆粒懸浮物沉淀下來在化糞池內進行缺氧條件下的微生物降解,小顆粒懸浮物及可溶性污染物在重力流作用下進入地埋式高效污水處理裝置的初沉池,并延續缺氧降解過程。在浮球閥與PLC控制信號協同作用下,潛污泵將初沉池底部反應液提升至一段接觸氧化池,順次進入二段接觸氧化池,在這個過程中,由PLC控制風機向氧化池中補充空氣,進入氧化分解過程,氧化分解反應結束后由上層隔板進入沉淀池,沉淀過濾后經潛水泵排至站外污水回收池,實現循環利用。接觸氧化分段式進行,延長了污水在曝氧條件下的反應時間,有機物降解程度更高。通過自控系統控制水泵、風機的自動運行,實現對污水處理裝置的無人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