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切記要規范使用一次性針灸針,用前一定要看測試報告!
閱讀:618 發布時間:2022-7-13國家藥監局多次發布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相關信息技術通報,提醒醫療機構需要關注不正確使用針灸針風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既往監測系統數據分析表明,一次性通過使用針灸針存在超適應癥使用的風險,部分醫療服務機構將一次性使用針灸針連接電針儀進行針灸治療,通電使用后出現針灸針在患者體內斷裂的不良影響事件,需手術才能取出患者體內的斷針,所以針灸針一定要在符合國家標準測試后進入市場使用,醫用針灸針牢固度測試、醫用針灸針彈性韌性測、針灸針針尖強度、刺穿力測試,可以自行購買醫用針灸針牢固度測試儀等相關醫療器械測試儀器。
在對醫用針灸針測試后,達到國家標準后還需要醫療服務機構可以按照自己產品設計說明書進行正確、規范使用一次性使用針灸針。生產技術企業應就產品適用范圍、臨床注意事項、操作要點等方面工作內容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操作系統培訓。
針灸的注意事項
針灸是針灸的總稱。針刺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將針器(通常為絲狀針)以一定角度刺入患者體內。 采用旋、提、刺針刺手法刺激人體特定部位,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穿刺點稱為人體穴位,稱為穴位。 根據新的針灸教材統計,人體有361個穴位。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因素組成一個部分企業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問題以及進行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人民民族精神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主義文化和科學研究傳統教學產生的寶貴遺產。
不過,一直發展以來,重復進行使用針灸針導致患者治療研究過程中的交叉感染為人所詬病。2014年2月,國際物流標準化管理組織(ISO)正式出版由中國企業專家系統參與國家制定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國際社會標準,我國使用了幾千年的針灸針,自此有了國際通行能力標準,這也是在世界文化傳統民族醫藥領域內發布的ISO國際環境標準。
針灸是安全有效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 尤其應在下列情況下使用艾灸:過度疲勞、精神緊張、饑餓不宜針灸; 老年人及體弱者應盡量采取仰臥位針灸,選穴應少,操作應輕。孕婦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河谷、三陰交、昆侖、陰等穴位可引起子宮收縮,嚴禁進行針刺。
總之,針灸針一定要在符合國家標準測試后進入市場使用,TR2024-C 醫用針灸針彈性韌性測試儀、ZC2024-C 針灸針針尖強度、刺穿力測試儀、ZR2024-C 針灸針韌性測試儀、ZG2024-C 針灸針剛性測試儀、ZL2024-C 針灸針牢固度測試儀等相關醫療器械測試儀器。并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生對病人的嚴肅和負責,認真細致,集中精神等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