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拉曼光譜儀的三大部分組成
閱讀:1076 發布時間:2021-9-24
天美拉曼光譜儀廣泛應用于化學研究、高分子材料、生物醫學、藥品檢測、寶石鑒定等領域,如何進一步小型化、現場化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體積小、檢測方便等特點,為藥品檢測、環境檢測、安檢等實時檢測領域提供了一種無損快速檢測方法。
天美拉曼光譜儀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用于激發拉曼信號的小型半導體激光器,用于傳導激發光并收集拉曼信號的拉曼探頭以及小型化的光譜分光系統,這幾部分的配制直接決定了拉曼光譜儀的性能。
拉曼效應的產生需要一定頻率的光進行激發。采用汞弧燈作為激發光源。但由于拉曼光強較激發光小6~7個數量級,拉曼信號很微弱,從而限制了后期的光譜檢測以及相關應用。因此,在拉曼效應被發現后的30多年,并未得到廣泛應用。20世紀60年代,激光器的發明解決了拉曼激發光源的問題,拉曼光譜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為了得到更好的拉曼光譜,光譜儀往往采用窄線寬的單色激光作為激發光源。實驗室用拉曼光譜儀所用激光器普遍占地較大,不利于小型化、現場化。合適的激光器應滿足幾個條件:體積小、能量高足以激發出拉曼光,線寬小且輸出穩定。目前,商業化的便攜式拉曼光譜儀普遍采用波長為532nm或785nm的小型固態半導體激光器。
拉曼位移與激發光頻率無關,那么究竟何種激發波長更為適合呢?激發波長越短,拉曼激發效率越高,但熒光信號也越強。對很多樣品,特別是那些生物有機乃至藥品制劑而言,若采用532nm的激光,一些本可以被探測到的拉曼信號也將被熒光背景淹沒。這種情況下,使用633nm或者785nm的激發波長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光子能量降低,熒光效率變低,所以拉曼散射更易被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