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賽默飛二氧化碳培養箱371滅菌全攻略
賽默飛二氧化碳培養箱371是一款實驗室設備,主要用于細胞培養和組織工程研究。為了維持培養環境的無菌性、避免污染,滅菌程序是日常維護的關鍵。以下是賽默飛371滅菌的詳細操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371培養箱滅菌功能簡介
賽默飛371培養箱支持高溫滅菌,能夠有效清除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確保實驗環境的潔凈性。其滅菌特點如下:
高溫滅菌(高效消毒):
溫度可達 140°C,確保殺滅大部分頑固微生物(包括孢子)。
自動化滅菌程序,操作簡單且無須外接設備。
非高溫滅菌支持(若不支持高溫的傳感器):
可以使用消毒劑或UV滅菌(需人工配備紫外線燈)。
應用場景:
實驗更換前、長期使用后、污染檢測后。
二、滅菌的步驟與操作方法
1. 高溫滅菌操作步驟
準備階段:
清空培養箱內部:
移除所有實驗樣品、培養皿以及試劑瓶。
取出可拆卸的內部組件(如擱架、濕度水槽、CO?傳感器等)。傳感器通常不耐高溫,必須取出或使用保護罩(根據具體型號說明)。
檢查培養箱內壁:
確保無明顯殘留液體或污垢,必要時使用中性清潔劑擦拭。
關閉CO?氣體供應:
關閉CO?鋼瓶,斷開連接,避免滅菌過程中浪費氣體。
滅菌啟動階段:4. 選擇滅菌程序:
在控制面板上選擇“高溫滅菌模式"或“Sterilization Cycle"。
設置參數:
系統會默認設置至 140°C,時間通常為 12小時(包括升溫、滅菌、降溫三個階段)。
無需額外調整,直接確認運行。
滅菌運行階段:6. 運行過程:
培養箱將逐步升溫至設定溫度,并維持滅菌狀態數小時。
系統會記錄滅菌時間及溫度,便于實驗室溯源。
冷卻階段:
滅菌程序結束后,培養箱會自動冷卻至安全溫度(通常在40°C以下),方可打開門。
后續操作階段:8. 恢復內部設置:
冷卻完成后,將拆卸的組件(濕度水槽、擱架、傳感器等)重新安裝回培養箱。
重新連接CO?鋼瓶,確保氣體供應正常。
測試設備運行狀態:
開啟培養箱,設置正常運行參數(如溫度、CO?濃度、濕度等),觀察是否正常。
2. 手動滅菌(非高溫方式)
如培養箱內部組件(例如舊型號的CO?傳感器)不耐高溫,可采用以下手動滅菌方法:
(1)化學滅菌
使用無腐蝕性的消毒劑(如 70%乙醇 或 過氧化氫溶液)對內部進行清潔。
用無絨布擦拭培養箱內壁、門封條和擱架。
對濕度水槽單獨浸泡消毒,并清洗。
(2)紫外線滅菌
如培養箱不自帶紫外線燈,可使用外置UV燈進行滅菌。
將紫外線燈放置于培養箱內部,保持門關閉。
開啟UV燈,運行30分鐘至1小時。
三、滅菌操作的注意事項
取出耐高溫敏感部件:
高溫滅菌前,必須移除不耐高溫的部件(如CO?傳感器、橡膠密封件)。
部件移除后,可用化學消毒劑單獨清潔。
水槽處理:
確保濕度水槽無殘留水分,避免滅菌過程中產生過量水蒸氣,影響滅菌效果。
避免人員誤觸:
滅菌運行期間,避免觸摸培養箱外殼,防止高溫燙傷。
在冷卻完成后方可打開箱門。
滅菌頻率:
每月進行一次高溫滅菌(視實驗頻率和污染風險而定)。
如發生污染事件(如霉菌生長),應立即執行高溫滅菌程序。
四、滅菌后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1. 滅菌后設備報警
原因:傳感器或電路可能因高溫受損。
解決方法:
檢查是否取出敏感組件(如CO?傳感器),必要時更換損壞部件。
重啟設備,看是否恢復正常。
2. 冷卻時間過長
原因:滅菌后培養箱門過早打開,外部熱量未充分散發。
解決方法:
冷卻階段避免開門操作,待培養箱內部溫度降至安全范圍再處理。
3. 滅菌效果不佳(仍有污染)
原因:滅菌前未清理表面污垢,或污染物未被殺滅。
解決方法:
手動清潔培養箱內壁后,重新運行高溫滅菌。
定期更換HEPA過濾器(如適用),防止污染源擴散。
4. CO?濃度恢復異常
原因:滅菌后CO?傳感器未重新校準。
解決方法:
對傳感器進行重新校準,確保濃度檢測準確。
五、滅菌的優勢與必要性
全面殺菌:
高溫滅菌可殺滅絕大多數微生物,包括霉菌、細菌和孢子,有效防止交叉污染。
實驗環境潔凈:
減少樣品污染風險,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延長設備壽命:
通過定期維護,避免污染導致的設備故障。
六、滅菌攻略小貼士
滅菌前記錄環境參數:滅菌前記錄培養箱的溫度、濕度和CO?濃度,方便恢復實驗設置。
定期檢查過濾系統:每3-6個月檢查和更換HEPA過濾器,保持內部空氣清潔。
制定滅菌計劃:實驗室可根據實驗頻率和設備使用情況制定滅菌周期計劃,確保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
七、總結
賽默飛371二氧化碳培養箱的高溫滅菌功能提供了高效的污染控制手段。通過定期清潔和滅菌,可以確保培養環境的穩定性和無菌性,從而提高實驗成功率。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說明書指引,特別是對敏感部件的保護和滅菌后的恢復校準。通過合理使用和維護,賽默飛371培養箱將成為實驗室可靠的伙伴,為高精度實驗提供無污染環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