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 1200 個樣品的實驗或檢測等操作時,要追溯每個孔對應的樣品,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使用帶有編號的多孔板
選擇合適的多孔板:使用具有編號或標記的多孔板,例如 96 孔板或 384 孔板。這些多孔板通常在板的邊緣或角落有清晰的行和列標識,如 A、B、C 等行標識和 1、2、3 等列標識,通過行和列的組合可以確定每個孔的位置。
記錄樣品信息:在實驗開始前,制定一個詳細的樣品分配表,將每個樣品對應到多孔板的特定孔位。記錄樣品的名稱、編號以及對應的孔位信息,形成一個清晰的映射關系。
數據關聯:如果實驗過程中涉及到數據采集或分析,確保將采集到的數據與多孔板的孔位信息進行準確關聯。可以在數據記錄表格或數據庫中,將每個孔位的數據與對應的樣品信息進行綁定,以便后續查詢和追溯。
利用自動化設備和軟件
使用自動化液體處理系統:許多實驗室配備了自動化的液體處理工作站,這些設備可以精確地將樣品分配到多孔板的各個孔中。在操作過程中,設備會記錄每個樣品的分配路徑和孔位信息。
借助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LIMS 可以對整個實驗流程進行管理和跟蹤,包括樣品的接收、編號、分配以及實驗結果的記錄。通過與自動化設備的集成,LIMS 可以自動獲取樣品分配的孔位信息,并將其與樣品的其他相關信息一起存儲在數據庫中。
樣品追蹤軟件:一些專門的樣品追蹤軟件可以幫助用戶更方便地管理和追溯樣品。這些軟件通常具有圖形化界面,用戶可以直觀地看到多孔板的布局,并通過輸入樣品信息或掃描樣品標簽等方式,快速定位每個樣品所在的孔位。
采用條形碼或二維碼技術
給樣品和孔板添加標簽:為每個樣品容器和多孔板的每個孔位貼上的條形碼或二維碼標簽。這些標簽可以包含樣品的詳細信息,如樣品名稱、編號、來源、采集時間等。
使用掃碼設備進行記錄:在樣品分配過程中,使用條形碼或二維碼掃描器掃描樣品標簽和對應的孔板孔位標簽,將兩者的信息進行關聯并記錄在計算機系統中。這樣,通過掃描標簽,就可以快速準確地追溯每個孔對應的樣品信息。
數據存儲和查詢:將掃描得到的信息存儲在數據庫中,以便隨時查詢和檢索。用戶可以通過輸入樣品編號、孔位編號或其他相關信息,快速獲取對應的樣品和孔位的詳細信息,實現樣品的追溯和管理。
通過以上方法的結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實現對 1200 個樣品在多孔板中每個孔位的追溯,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方便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后續的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