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血清蛋白及其他球蛋白的分離方法
一、實驗原理
帶電質點在電場作用下,帶正電荷的移向負極,帶負電荷的移向正極,這種現象稱為電泳。蛋白質分子具有許多可解離的酸性基團和堿性基團,在一定的pH條件下,它會解離而帶電,在某一pH下,蛋白質分子中所帶的正電荷數恰好等于負電荷數,即分子靜電荷等于零。此時蛋白質分子在電場中不移動,溶液的這一PH值稱為該蛋白質的等電點。
當溶液的pH小于該蛋白質的等電點,則蛋白質分子會結合一部分H離子而帶正電荷,在電場中就會向負極移,反之,如果溶液的pH大于該蛋白質的等電點,則蛋白質分子會解離出一部分H離子而帶負電荷,在電場中就會向正極移動。
由于各蛋白質的等電點不同,在相同的pH溶液中所帶的電荷性質不同,電荷的數目不同,因而在電場中泳動的方向和速度也不相同,從而使混合樣品中的蛋白質各組分得到分離。
本實驗采用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是以醋酸纖維薄膜為支持物。醋酸纖維薄膜對蛋白質樣品吸附極少而無“拖尾”現象。
本方法快速省時、靈敏度高、樣品用量少、操作簡單,目前已廣泛用于分析檢測血漿蛋白、脂蛋白、糖蛋白、胎兒甲種球蛋白、體液、脊髓液、脫氫酶、多肽、核酸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為心血管病,肝硬化及某些癌癥鑒別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因而已成為醫學和臨床檢驗的常規技術。
二、實驗用品
(一)器材
(1)電泳儀和臥式電泳槽。
(2)分光光度計。
(3)醋酸纖維薄膜。
(4)培養皿和點樣玻璃片。
(二)試劑
(1)Barbitalum:Barbiturate sodium緩沖液
(2)染色液:稱取0.5g氯基黑10B,加入蒸餾水40ml,甲醇50ml和冰醋酸10ml混勻,在具塞試劑瓶內貯存。
(3)透明液:冰醋酸25ml,加 95%乙醇75ml。
(4)漂洗液: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餾水50ml。
(6)定量洗脫液:0.4mol/L NaOH溶液。
(三)材料
新鮮血清(無溶血現象)。
三、實驗程序
(一)操作方法
1.儀器和薄膜的準備
(1)酸酸纖維薄膜的剪裁和準備:醋酸纖維膜分成有光澤和元光澤面兩面,選擇無光澤一面,距離邊沿1.5cm處劃一條直線,然后把薄膜剪成2×8cm,將裁好的薄膜無光澤面朝下,漂浮巴比妥緩沖液上,若漂浮的薄膜在15~30S內迅速潤濕,整條薄膜色澤深淺一致,可以用于電泳。讓膜自然下沉,待膜*浸透約0.5h后取出,夾在清潔的濾紙中間輕輕吸去多余的緩沖液,同時分辨光澤面和無光澤面。
(2)制作濾紙橋:剪裁尺寸合適的濾紙條,取雙層附著在電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與支架前沿對齊,另一端浸入電極槽的緩沖液內,然后用緩沖液將濾紙全部潤濕并驅除氣泡,使濾紙緊貼在支架上,即為“濾紙橋”。按照同樣的方法,在另一個電極槽的支架制作相同的濾紙橋。它們作用是聯系醋酸纖維薄膜和兩極緩沖液之間的橋梁。
(3)平衡:用平衡裝置,使兩個電極槽內緩沖液的液面彼此處于水平狀態,一般需要平衡15~20min。
2.點樣
在薄膜無光澤的一面點樣。點樣在距負1.5cm處。點樣時,用玻璃片沾上血清,先在濾紙上練習點樣,使血清均勻分布在點樣區,形成具有一定寬度,粗細勻稱的直線,試點熟練之后,開始點在醋酸纖維薄膜上。
3. 電泳
用鑷子將目點樣端的薄膜平貼在電泳槽負極支架的濾紙橋上,另一端平貼于正極,薄膜要緊貼濾紙橋并繃直,中間不能下垂。
4. 染色
電泳完畢立即取出薄膜,直接浸入染色液中染色5min,取出后用漂洗液浸洗脫色,每隔10min左右換一次漂洗液,連續更換3次,可使背景顏色脫去,將膜夾于干凈的濾紙中,用電吹風的冷風將膜吹干。操作中,要注意控制染色和漂洗的時間,防止背景過深或某些區帶太淺。
5. 結果判斷
一般在染色后的薄膜上可顯現清楚的五條區帶。從正起,依次為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β球蛋白和r球蛋白。
6. 透明
取一條漂洗清楚的電泳薄膜,待干燥后浸入透明液中約5min,取出平貼于玻璃板上,使*干燥,即成透明膜,電泳圖譜仍清晰可見,可以長期保存。
7. 定量洗脫法
用洗脫法測定各蛋白質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將電泳圖譜的各區帶剪下,分別浸于盛有0.4mol/L NaOH溶液的試管中,清蛋白管加入4ml氫氧化鈉溶液,其余每管加2ml氫氧化鈉溶液,揺勻,放入37℃恒溫水浴中浸提30min,每隔10min充分搖動一次,以便將色澤*洗脫下來。該溶液顏色較穩定,在室溫下24h內顏色強度無顯著變化,然后在620nm波長處比色,測定各管的光吸收值。分別計算血清各部分蛋白質所占百分率。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