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文章>>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類型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類型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UV-Vis)是一種基于物質對紫外光和可見光區域輻射吸收特性進行分析的儀器,廣泛應用于化學、生物、醫藥、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
工作原理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基于比爾-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即吸光度(A)與溶液濃度(c)、光程長度(b)和摩爾吸光系數(ε)成正比:
- 光源:提供紫外(190-400 nm)和可見光(400-800 nm)區域的連續光譜。
- 單色器:將復合光分解為單色光,通常采用光柵或棱鏡。
- 吸收池:盛放待測樣品,常用石英材質(適用于紫外區)或玻璃材質(適用于可見光區)。
- 檢測器: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常用光電倍增管(PMT)或硅光電池。
- 信號處理與顯示:將電信號放大并顯示為吸光度或透光率。
主要類型
- 單光束分光光度計:
- 結構簡單,價格較低。
- 適用于定量分析,但需用空白溶液校正。
- 雙光束分光光度計:
- 自動記錄吸收光譜,靈敏度和準確度較高。
- 能自動消除光源強度變化的影響。
- 雙波長分光光度計:
- 通過兩個波長的吸光度差值進行測量,減少背景干擾。
- 適用于渾濁樣品或多組分混合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