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多項世界*:產量*、出口量*、消費量*,并一躍成為鋼鐵生產大國。但世界鋼鐵生產大國并沒有成為鋼鐵生產強國,在鋼鐵產業格局中沒有話語權。
中國鋼鐵產量占總產量30%以上,在推動世界鋼鐵工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也作出了重大貢獻。多年來,正是得益于鋼鐵工業提供的各類鋼鐵產品,才確保了國內機械、交通運輸、建筑、國防等基礎行業的大發展。
但是,在獲得諸多“世界*”的背后,中國也為鋼鐵工業的無限擴產付出了慘重代價。這代價不僅是物質上的、環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僅是短期的,還包括長期的,甚至影響到我國鋼鐵工業在做大后難以做強。
資源弱勢,受制于人
造成我國鋼鐵工業大而不強原因,幾乎貫穿了整個鋼鐵產業鏈,其負面影響也越來越突出。
一、基礎資源儲備不足。上世紀80年代以后,國家對地質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處于停頓,特別是對鐵礦石資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為欠缺。資源儲備不足,造成了一邊是國內鋼鐵工業迅速發展,一邊是鐵礦石資源出現嚴重稀缺。
二、需求大增,喪失定價權。由于國內鐵礦石產量滿足不了企業生產需求,我國每年不得不進口上億噸鐵礦石和鐵精粉,而這些資源僅由幾個礦業*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鐵礦石公司等)。中國鋼鐵業對鐵礦石的需求連年增加,這些礦業*就在每年的鐵礦石談判中聯手抬價,對我國鋼鐵企業形成需求控制。
三、行業不規范,調控不力。受市場需求驅動,地方中小鋼鐵企業受利益驅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產能擴張無度。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爭原料、搶市場、拼價格,其產品又多是低附加值的大路貨,如線材、盤條等,使產品利潤被不斷走高的原料價格所侵蝕。在基礎資源市場,“中國人買什么,什么就漲價”的怪現象,在鋼鐵工業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四、需求傳導,引起連環漲價。急劇增長的鋼鐵產銷量,對國內交通運輸形成巨大壓力,僅進口鐵礦石和出口鋼材兩項運輸總量,2006年鐵路運輸量就達13.79億噸(含原輔能源材料)。近幾來,鋼鐵企業進口大量鐵礦石,又出口生鐵、鋼坯和鋼材等產品,導致海運價格大幅攀升。2007年,巴西、澳洲到寧波港的鐵礦石運費已分別由1月份33.64美元/噸、15.93美元/噸,上漲到10月末的85.56美元/噸和36.29美元/噸。
污染環境,惡性競爭
鋼鐵工業是耗能大戶,也是資源消耗大戶,除了需要高品位鐵礦石外,還需要大量的輔助材料——煤、焦炭、水、電及熔劑等。鋼鐵行業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戶,廢氣、廢水、廢渣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4%,是個地道的大污染行業。在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廢渣留在國內,我國鋼鐵工業年排廢渣高達5億噸左右,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4%,出口產品近5300萬噸,在生產過程中廢渣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2.4%。全國鋼鐵工業每年氟化物氣體排放量約250萬噸以上,而出口產品部分,留在國內大氣中的氟化物約占1/10。
鋼鐵工業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內外兩個市場消費旺盛,使得國內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一再攀升,產能一擴再擴,總生產能力已遠遠超過國內實際需求,但鋼鐵產品又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有鋼鐵企業1400多家,絕大多數位于華北、華東地區,多以中小鋼廠為主,年產量超過千萬噸的僅有8家,位居前12位的企業產量合計,僅占全國總產量的45%左右。點多、面廣、量小的中國鋼鐵工業布局,成為我國鋼鐵工業做大后做不強的主要制約瓶頸。
雖然國家進行了鋼鐵產業結構調整,關閉了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生產工藝簡單、附加值低的生產企業,但由于國外市場需求強勁,大量低端產品出口失控,給本來應予淘汰關閉的小鋼鐵企業變相輸了血,使他們得以生存。這些企業的生存給市場、環保、能源和運輸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它們的低價競銷、不規范的市場購銷行為,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很大損失。
導致我國鋼鐵產業散、亂、差的一個不可忽視原因,是地方利益作祟。一些地方政府以局部利益代替全局利益,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增大地方財政收入,不計后果大建快上小鋼鐵企業,形成了今天的小企業與大企業爭原料、爭能量、爭市場的惡性競爭局面。
行業管理失控,產業定位不清
為了滿足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從國外進口原材料滿足內需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須對“利益和代價”兩者進行權衡,這是貿易的基本原則,如果只著眼于眼前利益而不惜代價,這樣的外貿政策是值得商榷的。
中國作為鋼鐵生產大國,在創造出數個“世界*”背后,卻沒有在世界鋼鐵產業格局里獲得應有的話語權,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目前,中國進口鐵礦石越多,賣家的漲價就越有勁,以到岸價計,海運費用也水漲船高。我們為鋼鐵產品消費國承擔了環境污染,出口到歐洲的鋼材還遭到反傾銷訴訟。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高能耗、高污染、爭搶資源”的小鋼鐵廠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約束和遏制,走入一個“產能擴大-產量增加-低價出口-遭遇制裁”的產業循環怪圈。
發展經濟,建立一國強大的工業發展體系,離不開鋼鐵工業,但必須有一個確切合理的定位。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是資源、能源短缺國,我們的一切方針政策必須依據這個基本點,一切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去考慮。因此,內需是首要因素,一切必先從滿足國內需求出發。
從我國的資源情況來看,我們沒有條件和能力,為市場大量提供鋼鐵產品,我們也不應當成為世界鋼鐵產品的制造基地,更不應該以犧牲環保、能源和資源為代價,換取他國對鋼鐵產品的需要。我國的鋼鐵工業不能“兩頭對外”,一方面大量進口原料,另一方面大量出口初級產品,這樣的產業局面如果繼續下去,必將對我國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巨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