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長江、黃河、海岸帶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深入實施,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體,提高城鎮生活污水收集和園區工業廢水處置能力。
回顧“十三五”期間,我國圍繞促進實現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目標,重點實施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鎮垃圾處理及配套等水污染防治工程,實現了水環境大幅改善。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落實,“十四五”時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在水環境治理的同時,更加注重水生態修復。“十四五”時期,政策明確要著力構建起河湖統領、“三水”統籌、四個“在哪里抓落實”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體系,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實現“一河一策”,精準治污。
水資源方面:以生態流量的保障為重點,力爭在“有河有水”方面實現突破。確定了達到生態流量(水位)底線要求的河湖數量、恢復“有水”的河流數量兩項指標。
水生態方面:以維護河湖生態功能需要為重點,力爭在“有魚有草”方面實現突破。確定了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長度、濕地恢復(建設)面積、重現土著魚類或水生植物的水體數量等4項指標。
水環境方面:有針對性地改善水環境質量,努力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確定了地表水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水功能達標率、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比例等5項指標。其中恢復“有水”的河流數量、重現土著魚類或水生植物的水體數量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比例等3項親民指標是老百姓能切實感受到的。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