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非密閉式工藝過程中的無組織、間歇式的排放,在生產材料準備、工藝反應、產品精餾、萃取、結晶、干燥、卸料等工藝過程中,污染物通過生產加注、反應、分離、凈化等單元操作過程,通過蒸發、閃蒸、吹掃、置換、噴濺、涂布等方式逸散到大氣中,屬于正常工況下的無組織排放
中文名
無組織排放
拼音
wuzuzhipaifang
定義
指非密閉式工藝過程中的無組織、間歇式的排放
出處
生產制造
類型
生產制造術語
性質
排放
屬性
無組織
大氣污染物
不經過排氣筒的無規則排放
定義
低矮排氣筒的排放屬有組織排放,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造成與無組織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執行“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指標時,由低矮排氣筒造成的監控點污染物濃度增加不予扣除。(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 綜合排放標準)
通常包括面源、線源和點源等。如露天堆放的煤炭、粘土、石灰石、油漆件表面的散失物等,均屬面源的無組織排放;汽車在有散狀物料的道路上行駛時的卷帶揚塵污染物排放屬于線源污染;散狀物料在汽車裝料機械落差起塵量以及汽車卸料時的揚塵污染排放等都屬于點狀無組織排放源。
控制技術
無組織排放源控制關鍵技術包括BME綜合抑塵技術和糧食行業轉運碼頭除塵系統裝備技術。
綜合抑塵技術
主要包括生物納膜抑塵技術、云霧抑塵技術及濕式收塵技術等關鍵技術。
生物納膜抑塵技術,生物納膜是層間距達到納米 級的雙電離層膜,能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 并具有強電荷吸附性;將生物納膜噴附在物料表面, 能吸引和團聚小顆粒粉塵,使其聚合成大顆粒狀塵 粒,自重增加而沉降;該技術的除塵率高可達99% 以上,平均運行成本為0.05~0.5元/噸。
云霧抑塵技術是通過高壓離子霧化和超聲波霧化 ,可產生1μm~100μm的超細干霧;超細干霧顆粒細密,充分增 加與粉塵顆粒的接觸面積,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團聚物,團聚物不斷變大變重,直至 后自然沉降,達到消除粉塵的目的;所產生的干霧顆 粒,30%~40%粒徑在2.5μm以下,對大氣細微顆粒污染的防治效果明顯。
濕式收塵技術通過壓降來吸收附 著粉塵的空氣,在離心力以及水與粉塵氣體混合的雙 重作用下除塵;*的葉輪等關鍵設計可提供更高的 除塵效率。
適用于散料生產、加工、運輸、裝卸等環 節,如礦山、 建筑、采石場、 堆場、港口、 火電廠、鋼鐵 廠、垃圾回收處理等場所。
糧食行業轉運碼頭除塵系統裝備技術
除塵系統通過控制碼頭散糧接收、碼頭散糧發放、立筒倉散糧發放、散糧進熏蒸倉、熏蒸倉散糧發 放、散糧進平房倉等工藝點上散糧輸送過程中尤其是 落料點或轉接點的粉塵外泄,保證散糧輸送設備周邊 的作業環境達到環保和職業衛生要求。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