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俊杰)5月28日,省生態環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我省水、大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進展。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再創佳績,大氣、水環境達標比例達到九成以上。
19個地表水水質全面達標
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列入國家考核的19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全面達標,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94.7%,高于國家要求5.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實現了國家和我省的既定目標。
2019年我省外流水系長江、瀾滄江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干流,內陸河水系的黑河,柴達木地區的巴音河、格爾木河及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哈爾蓋河、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黑馬河等河流水質為Ⅱ類。青海湖、龍羊峽、李家峽等重要湖庫水質穩定在Ⅲ類。值得一提的是,湟水河流域干支流水環境功能(水質考核)目標達標率為*,28個監測斷面中,優良水質占比達92.9%,水質總體狀況優良,出省境民和橋斷面Ⅳ類水質達標率為*,且Ⅲ類及以上水質占比穩步提升。
“十三五”以來,我省利用中央、省級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資金34.37億元,在全省安排實施了包括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河湖水域生態保護修復、重點湖庫生態保護、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深度凈化、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與水質安全保障等8大類132個項目,充分發揮了生態效益,有效改善了全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確保流域水質不斷改善、持續向好。
優良天數比例達96.1%
據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監測數據統計,2019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6.1%,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平均濃度達到一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臭氧平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5.7%,主要城市西寧市、海東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9%以上。總體而言,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
2019年,我省各地結合區域實際,采取多部門聯合監管、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設施、足額列支工程建設安全文明施工費等措施加強建筑工地揚塵管控,主要城市建成投運微型空氣自動站、建筑工地智慧化監測監管設施,實現實時監測監控。采取加大城市建成區主次干道灑水、噴霧、洗掃頻次,加強道路揚塵控制,并逐步向背街小巷延伸。2019年底,西寧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由2013年的20.8%提高到80%,海東市由零提高到71%。
推進老舊車淘汰工作,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在國家未下達老舊車淘汰任務的情況下,全省淘汰老舊車4778輛。西寧市建成投用10套冒黑煙車電子抓拍系統,進一步提高了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控水平。截至2019年底,省內60%大型企業成功實現貨運“公轉鐵”,全省新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占比達36.3%和0.38%,清潔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占比增至45%和75%,運輸結構不斷優化。
500個村莊舊貌換新顏
圍繞打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落實中央專項資金1億元、省級專項資金1.55億元,安排500個村莊實施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對14個已完成整治全覆蓋的縣實施提檔升級。
落實省級專項資金1億元,實施西寧、海東、黃南、海南21個村莊的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截至2019年底,開展生活污水處理的村莊達385個,占全省村莊數的9.2%。持續推進小型生活垃圾高溫熱解處理技術試點,剛察縣、雜多縣等8個試點項目陸續建成投入試運營。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全省共命名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25個、示范村281個,貴德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