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復常見技術關3M療法,包括:物理因子療法(Modality)、手法治療(Manual therapy)、運動療法(Movement)。
物理因子療法(Modality):利用各種物理能量,例如通過,阿是超聲波治療儀、激光、中頻、針灸…等手段,達到調節、維持或恢復生理功能。主要作用是,控制與解除疼痛 ; 降低水腫與肌肉痙攣 ;維持與增進組織愈合; 增加 局部血液循環等。比如。體外沖擊波適用于人體的頸肩部、腰背部和四肢部位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疼痛、骨關節疾病。
手法治療(Manual therapy):主要以關節松動術、牽拉技術為主,放松肌群、松解關節粘連,增加肌肉柔韌性。關節松動技術是治療師在關節活動可動范圍內完成的一種針對性很強的手法操作技術,屬被動運動范疇,主要治療因力學因素(非神經性)引起的關節功能障礙,例如,術后關節僵硬、關節粘連、關節攣縮。
運動療法(Movement):平衡、牽伸、肌力鍛煉,指導功能鍛煉、自我肌肉牽伸、肌力訓練活動。著重進行軀干、四肢的運動、感覺、平衡等功能的訓練,包括:關節功能訓練、肌力訓練、有氧訓練、平衡訓練、易化訓練、移乘訓練、步行訓練。通過鍛煉來增加肌肉的強度, 增加其耐受能力 ,重新恢復其正常功能 ,穩定關節,增強活動度。運動療法是康復治療的關鍵。
具體如下:
1.消除水腫炎癥:冷療機、半導體激光、短波治療儀、極超短波治療儀。
2.慢性疼痛:體外沖擊波、激光磁場理療儀、熏蒸、蠟療、干擾電、紅外偏振光、磁振熱。
3.預防血栓、肌肉*縮:空氣波壓力治療儀、中頻干擾電療儀、深層肌肉按摩器、DMS。
4.加速創傷愈合、骨痂形成:超聲波治療儀、極超短波治療儀、半導體激光、溫熱磁療儀、低頻脈沖磁療儀。
5.維持增加關節活動度,預防攣縮畸形:CPM關節康復器、激光磁、懸吊康復系統等。
6.增強肌力,預防肌肉*縮:上下肢主被動、功能性康復動作訓練系統、肌電生物反饋儀、等速肌力、懸吊康復系統。
7.改善平衡功能,矯正異常步態:虛擬情景互動、動態平衡、核心肌群功能訓練機、平衡功能訓練機。
8.提高ADL能力和生活質量:手功能綜合訓練平臺、ADL智能反饋康復系統、上肢機器人。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