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與人類健康保障的重要技術支撐,在污染防控和生態評估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傳統環境采樣方法(如現場取樣結合實驗室分析)雖然應用廣泛,但在痕量污染物檢測方面存在明顯局限性。近年來,被動采樣技術因其長期、原位、微創的監測特性,逐漸成為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中薄膜擴散梯度(DGT)采樣器、高分辨孔隙水采樣器(HR-Peeper)和抽濾式孔隙水采樣器三類裝置的應用尤為突出。
被動采樣技術相較于傳統方法具有顯著優勢:(1)微創性:采樣過程對生態系統擾動極小,可實現長期連續監測;(2)適應性:特別適用于偏遠地區或人力難以持續監測的環境;(3)準確性:可獲得時間加權平均濃度(TWA),有效消除短期波動干擾,真實反映污染物的長期環境行為;(4)選擇性:通過特異性結合相設計,可實現目標污染物的選擇性富集,顯著提升痕量物質的檢測靈敏度。
薄膜擴散梯度(DGT)技術采用擴散相-結合相雙層凝膠結構,封裝于特制塑料外殼中,通過選擇性濾膜與環境介質隔離。其工作原理基于Fick擴散定律:目標污染物通過濾膜擴散進入擴散相,隨后被結合相特異性固定。由于結合相對目標物的持續固定作用,在結合相界面處維持接近于零的濃度梯度,從而保證污染物的持續擴散和富集。DGT技術在評估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測定環境介質中不穩定態污染物濃度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然而,其采樣效率受環境溫度、pH值、離子強度等多因素影響,在實際應用中需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高分辨孔隙水采樣器(HR-Peeper)采用模塊化設計,由多個獨立采樣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兩側覆有0.45μm孔徑濾膜。該裝置基于擴散平衡原理,通過預設平衡時間(通常24-48小時),使孔隙水中的溶解態物質與采樣單元內介質達到濃度平衡。這種設計可在毫米尺度上解析沉積物-水界面的污染物分布特征,為研究污染物遷移轉化過程提供高分辨數據支持。
抽濾式孔隙水采樣器采用微負壓驅動原理,由取樣頭、延長管和接頭三部分組成。其工作過程通過注射器或真空泵產生可控負壓(通常5-15kPa),利用膜過濾技術(0.45μm)實現孔隙水的原位采集。該技術具有采樣速度快(單次采樣5-10分鐘)、樣品代表性強等特點,特別適用于含水率較高的土壤環境監測。研究表明,該方法獲取的孔隙水樣品其理化性質變化率小于5%,顯著優于傳統離心提取法。
被動采樣技術的發展為環境監測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但其推廣應用仍面臨若干挑戰:(1)需要建立標準化的質量保證/質量控制(QA/QC)體系;(2)針對不同環境介質和污染物種類,需優化采樣裝置和操作流程;(3)數據處理和解釋需要考慮環境異質性等復雜因素。隨著材料科學和傳感器技術的進步,智能化、多功能化的被動采樣設備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在環境污染預警和生態風險評估中發揮更大作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