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培養箱是用于培養厭氧微生物的關鍵設備,使用時需嚴格遵守操作規范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人員安全。以下是主要注意事項:
一、操作前準備
1. 檢查氣源
確認氮氣、氫氣、二氧化碳氣瓶壓力充足(通常需≥2MPa),氣體純度≥99.99%,避免雜質影響厭氧環境。
檢查氣體管道連接是否密封,防止泄漏。
2. 預還原培養基
培養基使用前需煮沸驅氧并迅速冷卻,或添加還原劑(如半胱氨酸、刃天青指示劑),確保無氧狀態。
3. 設備密封性檢查
關閉艙門后,用肥皂水檢測接口和手套是否有漏氣(氣泡產生),確保密封性。
二、操作過程注意事項
1. 嚴格除氧程序
先通入氮氣置換空氣(3 5次循環),再通入混合氣體(如N?:CO?:H?=85:10:5),最后通過鈀催化劑去除殘余氧氣。
使用氧濃度檢測儀確認艙內O?濃度<1%(理想值<0.1%)。
2. 樣品傳遞規范
使用專用傳遞艙:先抽真空再充氮氣(重復2 3次),避免氧氣進入主艙。
傳遞物品需表面消毒,減少污染風險。
3. 溫度與濕度控制
維持培養溫度(通常35 37℃),濕度建議60 80%,防止培養基干燥。
4. 安全操作
禁止明火:氫氣為易r氣體,操作時關閉火源。
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培養物,防止生物污染。
三、日常維護
1. 催化劑活化
鈀催化劑(除氧劑)每2 3個月于160℃烘烤2小時再生,失效時需更換(顏色變深或除氧效率下降)。
2. 清潔與消毒
每周用75%酒精或專用消毒劑擦拭艙體內壁、手套和傳遞艙。
污染時立即停機,滅菌(如過氧化氫熏蒸)。
3. 定期檢查
檢查壓力表、傳感器、電磁閥是否正常,氣體流量是否穩定。
四、常見問題處理
氧氣泄漏:立即關閉氣源,檢查密封圈或手套是否破損。
培養污染:排查傳遞艙滅菌是否手套是否有裂縫。
設備報警:記錄錯誤代碼,聯系廠家技術支持,勿自行拆解。
五、安全警示
氫氣風險:保持通風,安裝氫氣檢測報警器,避免濃度≥4%(爆炸下限)。
生物安全:處理病原微生物時需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要求(如BSL 2)。
正確使用和維護厭氧培養箱可延長設備壽命并確保實驗可靠性。建議定期培訓操作人員,并保存完整的設備使用記錄。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