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儀器網 展會報道】光學信息與光學制造技術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之一。光學信息與光學制造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通過不斷的創新,提供高附加值的解決方案,相互促進,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作為亞洲激光、光學、光電行業的年度盛會,第十一屆慕尼黑上海光博會(analytica China)將于7月11至7月13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展。
本次展會的展示范圍將涵蓋激光智能制造、激光器與光電子、光學與光學制造、紅外技術與應用產品特色展示、檢測與質量控制以及成像與機器視覺六大主題領域創新產品及應用解決方案,完整展示光電上下游全產業鏈。并且有超1100家優質企業同臺競技,從產業到終端,精準面向各個應用領域目標觀眾,推動產業創新技術高質量供給。
中航凱邁(上海)紅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紅外”)是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控股子公司,在紅外探測器設計、開發、生產等方面擁有良好人才、技術基礎,致力于做強、做大紅外探測器產業,推進我國紅外探測器的技術進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本次analytica China,中航紅外(展位號:6.1D128)也應邀參與。作為本屆展會的合作媒體平臺,化工儀器網特別推出了展前云訪談系列活動。今天做客我們云訪談的嘉賓是來自中航凱邁(上海)紅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衍秋。
中航紅外在紅外探測器設計、開發、生產等方面擁有良好人才、技術基礎,現有正式職工37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80余人,涵蓋紅外探測器設計、生產、測試、裝配等各個專業及崗位。近年來,中航紅外已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防發明二等獎等省部級獎15項,發明專利60余項,銻化物探測器科研生產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在本次云訪談中,呂總經理向觀眾介紹本次將會帶到analytica China現場的幾款產品——128x128系列焦平面探測器、制冷器、杜瓦、電路、芯片以及光學零件,同時也介紹了公司近幾年的發展和未來的規劃。
128x128系列焦平面探測器以光伏銻化銦作敏感元件,與硅處理電路形成混成結構,工作在快照積分模式和高幀速,具有體積小、靈敏度高、噪聲低等特點,適用于導彈制導、搜索跟蹤等軍事領域和
光譜測量、無損檢測等民用領域。
中航紅外的制冷器利用焦耳一湯姆遜效應,使用高壓的氮氣、氬氣或空氣,采用一次或二次節流制冷技術及多路進氣手段,節流降溫后的制冷工質直接噴向被冷探測器。適用于要求快速響應的制冷系統。其光學零件的材料種類包括鍺、硅、藍寶石、石英玻璃等,球面光學零件包括雙凸透鏡、雙凹透鏡、平凸透鏡、平凹透鏡、彎月透鏡及整流罩。
“目前,中航紅外在上海臨港新建了一條數字化焦平面探測器生產線,產能已經擴展到每年10000支的生產能力,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同時也不斷對外擴展,努力實現年產值超過12億元的能力”呂總經理說道。
時至今日,中航紅外已在InSb陣列及焦平面芯片和InAs/GaSb超晶格芯片設計制備等核心技術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在銻化物探測器光電性能、工作可靠性和批生產能力方面居于國內前列。接下來,中航紅外還將繼續保持發展,努力成為國際上銻化物紅外探測器研發生產的領導者。
0